第156章 相惜261(1 / 2)

  诸葛亮心中恍惚,言行却毫无错处, 对着坐在上座的孙权行礼。一番礼尚往来之后,诸葛亮坐在了为他准备的座椅上, 而他对面是一个面容儒雅的中年人, 正面带笑意的看着他。瞧见诸葛亮也看向自己, 对着他点了点头。

  周瑜,周公瑾,帮助小霸王入主江东,并且掌控江东的真正人才!诸葛亮在心中划下了一笔,也对着对方微笑点头,心中难免澎湃。这人也是他此行最大的阻碍,其他人他尚又把握说服,唯独此人是个例外。

  然而例外先生却不是今日的出头鸟,常规性的互相夸赞之后,江东的老臣张昭吐出了自己的险恶用心:“既然先生自比管仲乐毅,坊间又有传闻‘得卧龙者可得天下’,如今刘豫州得了先生,本应是如鱼得水如溪如海,为何反失了荆襄?”

  对于自己同伴的咄咄逼人,周瑜只是坐在那里,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笑而不语。诸葛亮知道这是给自己的下马威,毕竟合作,总是要拿出一些诚意和底牌的:“取荆襄之地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我主只是不忍夺取同宗基业,故而让位于其侄刘琮。”

  他将刘备失去荆襄的举动比作了禅让:“当年我主入主偏野小县,兵不过满千,谋臣将士仅一二人。刘将军(刘表)不过暂借容声,若是借势夺取荆襄之地,与那不知恩德为何的曹贼又有何区别?”

  这一番高帽带下来,将刘备失去荆州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刘表的儿子刘琮。

  然而张昭不吃这一套:“若是刘将军高仁,为何不与先生早前一样在草庐之中落黑白笑风月。昭虽蜗居江东,却也听闻早些时日荆襄百姓掘草根而食,新野、樊城等镇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依昭之所见,倒不如曹操治下清明了。”

  “若不是刘琮小儿偏听他人之言,不练兵,不屯粮,不锻甲,不固城,荆襄百姓也不知如此。”诸葛亮面对张昭的话语不急不乱,回答的条条有序,虽然都是废言,“我主仁慈,剑豫州有百姓流离失所,扶老弱相携同生共死,敢问先生可有此决心?”他看着张昭,带着自信的笑意,“不言其他,就是此等仁义之心,才是亮决心辅佐我主的因由。”

  “仁义之心?”话音一落,诸葛亮对面一只一言不发的周瑜却是笑了,“所谓仁义之心,便是带着百姓一起被曹操追杀,然后前来求援?”

  引经据典一向是最有利的证词:“昔年高祖数次败于项羽,又有几人能够遇见垓下一战高祖反败为胜?若没有前翻高祖数年仁义之心,壮士之举,又岂能有那般累计,让项羽手下叛臣弃甲投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