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孟州道,大树十字坡46(2 / 2)

这日,众人出了山东,来到了孟州道。

远远望去,那坡上立着好大一棵树。

目测之下,七八丈高,四五个人都合抱不过来,树干上如蟒蛇般地缠满着枯藤。

周围一片林子,遮天蔽日。

“哥哥,前面有个酒店。”

时迁眼神犀利,透过密林依稀望到了一面酒旗。

“咱酒喝完了,正好打上三葫芦。”

唱歌废酒,阮小七摇了摇腰间的葫芦,不由舔了舔嘴唇。

此地是何地方,曹杰心知肚明,但他并不多说。

孟州道大树十字坡,做人肉馒头的孙二娘。

这孙二娘绰号母夜叉,金圣叹腰斩本据佛藏改为“母药叉”。

夜叉、药叉、夜乞叉同义,均出自梵语,意译为“能吃鬼”或“捷疾鬼”,含“勇健”或“凶暴丑恶”之意。

佛教说它是一种吃人的恶鬼,始见于隋唐,后因佛教广为传播,始为民间熟悉。

这一对恶魔,丈夫张青仅仅是挑着人肉馒头外出售卖,而麻翻、宰杀过往客人,制作人肉食品的血腥工作则由孙二娘在家里承担。

而且孙二娘干得得心应手,足见她的歹毒。

正所谓吃一蛰长一智,人的成长离不开各种际遇。

几辆车来到十字坡前,曹杰一眼就看到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

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

再细看,隐约可见她眉横杀气,眼露凶光。

只是那只白胖胖的脚儿,勾人心神,红艳艳的脚趾里勾着个板屐,摇来晃去,仿佛要荡到人的心里去。

见来了客人,妇人眼波流转,把众人一扫,迎上前来笑道:“啊哟,几位大哥远来辛苦,快请店里歇歇脚——我这儿有好酒好肉,还有又白又大的馒头呢!”

“打上几葫芦好酒,再来上好肉,好大馒头。”阮小七将三个葫芦扔在了桌子上。

曹杰定睛看去,果然是又白又大的好馒头。

几人分做两张桌子,很快酒肉便端了上来,那馒头确实又大又白。

阮小七并未起疑,他腹中正饿,拿起个馒头就要吃。

曹杰伸手按住了阮小七的胳膊。

武松、时迁也同时道:“七哥且慢!”

两个叫出声,对视一言。

时迁笑了笑没再开口。

武松道:“原来哥哥也看出了端倪,这点不是个正经店铺。”

“黑店?”阮小七皱起眉头,煞气流露。

曹杰拿起一个大白馒头撕开,仔细看了看,似笑非笑看向那妇人:“那东家,我问你一句,你这馒头是人肉的,还是狗肉猪肉的?”

那白白胖胖的妇人面色一僵,随之又笑嘻嘻道:“客官,你看你说得什么话!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哪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我家这大馒头呀,就是黄牛肉的。”

武松冷着脸,喝道:“你这婆娘,却是不尽实,我武松出门前便打探清楚了,有道是:‘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过?肥的包馒头,瘦的去填河。’你欺我等没见识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