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功在千秋558(1 / 2)

  这事现在就不了了之了。

  “没影的事,反正现如今齐丫后娘不敢。”

  “齐丫后娘还是比那什么杜氏有眼力见,就是先前为李家十两银子心动过,可齐丫在伯爵府什么光景,犯得着要李壮子家的十两,真是抓芝麻丢寒瓜,没得蠢劲儿。”

  “就是就是。”

  “杜氏肯定是后悔坏了,去年跑了一趟,今年又缠上来,当初分家时,要大屋,占镇上好地方,嫌乡里穷苦,怎么如今后悔了?该她的!”

  “可不是嘛,真真活该了。”

  “伯爷还是心善……”

  要是换他们,分家时后娘这般刁难,什么好的都搂自己怀里,到他们发达了,得了势,肯定得好好教训这后娘才成,现如今到香楼饿几顿,算什么教训?

  众人这般想,真觉得不算啥了。

  殊不知,杜氏齐少修路上时,哪怕离桃花乡远了,看不见齐家宅子了,还是浑身颤栗,害怕的紧,半点声都不敢发,浑身冷的啊,血就像是凝固住了,跟那死人一般,等回到镇上,是下人抬进去的。

  二人发了一场高烧还有风寒,后来嗓子能说话了,便喊鬼啊鬼啊,是听不得‘净’、‘伯爷’、‘诚心’等字,杜氏自此是吃什么拉什么,人一下子瘦的厉害,天一寒便浑身发冷,夜里睡不好惊醒。

  一年都没缓过来。

  齐少修好一些,瘦脱相后,慢慢养了回去,只是自此胆子小了,半夜憋尿都不敢起夜,硬是尿在床上。

  母子二人真是吓破胆了……

  五月十五时,桃花乡大日子。

  收麦!

  华都来的官员,最初听圣上因麦种封北安伯也是不信,其中随行过来的官员,十位有七位都是一肚子牢骚,剩下的三位没牢骚那是温如生当时许诺画的饼好。

  温大人说,圣上不会无的放矢的,封了北安伯爵位,北安伯便真的有功在社稷在百姓,诸位愿意前往,这是利民利国的大事云云,尔等未来前途无量,华都百姓都会记着,记录史册云云。

  然后就有三位自荐了,那是心甘情愿。

  因此到了桃花乡后,那时候天气虽然暖,但麦地还是绿的,看不出什么好坏来——官老爷没亲自下田栽种过麦子。

  剩下的七位是一肚子牢骚,吃不好住的破,几个大人挤一个院子——可不敢发,因为圣上心腹太监曹宁公公在,还有北安伯也不惯着他们。

  北安伯把他们不当回事的——也不是这般说,只是北安伯有伯爷的威风架子,不问他们姓什么,祖籍可是什么世家,有什么干系,就把他们当手下的庄稼汉用。

  下地的,记录数据的,还有工部几位,分到了河边,说研究水利灌溉——后来听工部几位回来说,那边连村落都没有,是临时搭了帐篷,住在棚子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