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李岩有请35(1 / 2)

张煊历史上是个什么人物,朱慈烺记不清了,但房可壮倒是挺出名。

如果单纯从这个时代的背景来看,房可壮是一个堪比海瑞的名臣。

在民间,他是京坛诗会的盟主,东林书院的客座讲学导师,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除此以外,他更是一个清廉之名遍布天下,人人称道的廉士。

在官场,他是不畏权阉,为弹劾魏忠贤几乎被杀的铮臣。

房可壮曾在朝会公然上疏,发出“请尚方剑,诛魏忠贤”这等惊人之语,就算因此被下狱,也对阉党中人骂不绝口。

所以崇祯皇帝在诛灭魏忠贤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因为弹劾魏忠贤丢官去职的房可壮召回,委任其河南布政使、副都御史等要职,可谓平步青云。

然而,本该就此大展拳脚的房可壮,光辉事迹在被召回后便戛然而止了。

在大明朝任职的多年间,房可壮辗转各地,毫无建树不说,还在后来被言官弹劾,有结党协私之嫌。

崇祯皇帝一向最恨结党,因此弃置不用,直至今日。

房可壮虽已两鬓斑白,但却是一天都没有放弃过重回官场。

被削官去职的这些年头,房可壮致力于他在民间的声名,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与东林党人往来密切,常在江南东林书院讲学。

他虽然没有重新被启用,但入朝为官的门生却作为大明官场的新鲜血液,一批接着一批。

但事到如今,崇祯皇帝已经明白这些所谓清流们,真正的嘴脸。

这张煊煞有其事的怒骂大顺这议和诏书一通,反手却举荐了房可壮,看来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崇祯皇帝有些犹豫,这些年来,他相信了文官不止一次,但每一次迎来的都是失望,阁臣部议推举,民间声名启用,上来的几乎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这......”

眼见崇祯皇帝有疑虑,文官们纷纷站了出来。

“臣兵部左侍郎刘余祐启奏陛下,房可壮常在书院讲学,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张御史所言不错,如果是让他来草拟此次议和诏,足见朝廷之诚。”

话音刚落,又一人出列,身着青色官服。

“臣刑科都给事中孙承泽,附二位大人议!”

“当年,朝议弹劾房可壮徇私入阁,这件事早有定论,大理寺刑部都已经结案,那不过是危言耸听的谣言而已。”

“陛下轻信谣言,已令天下士人寒心,如今若不重新启用,只怕天下不服,到时,何人还敢为朝廷效力?”

话音落地,满朝文武尽皆伏跪。

“臣等附议!”

“不召回房可壮,名不正言不顺!”

李岩也是第一次目睹这种逼宫场面,心中着实为崇祯皇帝捏了把汗。

看来,李自成对崇祯皇帝的看法没有错。

崇祯皇帝本身的罪过不大,主要是朝廷群臣百官,逼宫过甚!

一时间,李岩竟对崇祯皇帝生出了些许的同情。

他知道自己不该有这种感情,但看着高高在上,身为皇帝的崇祯,却被满朝文武屡屡逼宫,实在是有些不忍。

李岩张了张嘴,什么都没说。

他毕竟不是大明的臣子,这里没有他说话的份。

何况要是说了,是以大顺之臣的角度提议,还是以大明之臣的角度劝谏。

这话若是传回大顺,也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想到这里,李岩看了看自从举办朝会,一言未发的朱慈烺。

李岩知道,别看群臣一个个言之凿凿,但他们的话都可以当成是在放屁,整个大明朝,如今唯一说话管用的,只有这个十五岁的皇太子。

朱慈烺说话前,一切都可以当做是在过家家。

所以在朱慈烺表露态度以前,李岩也是不会轻易露出底牌的。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这副似曾相识的场面,颇有些无奈。

看来,这群文臣,是吃定他这个皇帝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