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兵不如匪(1 / 2)

阜成门处于内城西垣中段,为把守内城的几处交通要道之一。

崇祯皇帝对成国公朱家的倚重甚至要重于末代英国公张家,但张家领兵战死,成国公朱家却尽然屈膝逢迎之徒。

朱纯臣之长子朱顺宗守卫阜成门,于大顺军进攻内城的当天上午开城投降,其次子朱顺才协守西直门也不战而降,朱纯臣本人更是逆天,可谓有其子必有其父。

成国公一脉自先祖靖难名将朱能以来屡受重用,常领都督府左右都督,理京营兵事,朱纯臣为众勋之首,在崇祯一朝领后军都督府,兼任京营总督,极受崇祯重用。

然而朱纯臣守备齐化门,居然一闻战鼓便惊骇出降。

后来历史上的朱慈烺逃难到成国公府,竟也被他当做筹码献给李自成邀功请赏。

阜成门位于紫禁城西侧西华门正对面,阜成门大街也便是后世俗称的西四牌坊,是北京城最为繁华热闹的几个街市之一,往日都是人来人往,各地旅人络绎不绝。

即便到了今日,依旧如此。

朱慈烺听了王之心的传报,带番子和少量京营的亲兵护卫赶来时,场面已经十分混乱。

自十七日大顺军攻破外城以来,京城治安便一天不如一天了。

五城兵马司的官差所剩无几,官员们为了避免大顺军进城后遭到问责,大部分人都已经弃官而去,有些甚至不惜坐在篮子上坠出城,前往大顺军的军营投降。

五城兵马司形同虚设,顺天府衙门也是如此。

顺天府尹谢升已经连续多日未曾出现,据传他早在李自成抵达北京郊区时,便率领顺天府衙的大部分属官人员主动出迎投降,现在已经是大顺的官了。

大顺军虽然已经退走,但却没有退的太远,依旧在城外驻军,还常有大顺军的军马跑到京城内外掳掠百姓之事传出。

对于这种情况,城内明军几乎视若无睹。

用他们的话来说,大顺军迟早也要回来,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京城内的各种乱象,朱慈烺是走出紫禁城以后才知道。

相比于大顺军零星传来的劫掠之事,城内号称是官军的明军才更像是地狱里来的恶魔。

崇祯皇帝就连臣子都已经约束不住,参与大朝的官员不到三分之一,剩下那三分之二也几乎就是坐等着大明朝灭亡的态度,城内明军兵备废弛,当街抢劫之事屡见不鲜。

朱慈烺带着人在街上匆匆穿行,行人也都是如此。

街上很乱,周边的商贩还在照常营业的已经不多,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他们神情恐惧,仿佛随时都会遭遇不测。

突然,几个穿着甲胄的明军官兵出现了。

他们举着刀枪,一路上打着手势,迫使行人躲闪避让。

朱慈烺停顿脚步,眼中微微一凝。

但这三五个官兵似乎对维持城内的秩序毫无兴趣,他们一面走,一面掀翻沿街那些小商小贩的铺子,嘻嘻哈哈的声音从他们口中传来,好不威风。

这几个官兵在街边百姓惊恐的注目下,勾肩搭背的走进一个还在营业的商铺,瞬间便传来了惊叫声。

几个青年满腔热血,闯进商铺试图出手相救,但是却被那几个官兵一个个打了出来。

这些贪生怕死的明军官兵,面对百姓时却全然是另外一个态度了。

血液在被污染成墨绿色的泥土上汇聚,商铺中的打斗声很快停住,一名官兵提着其中一个见义勇为的百姓脑袋走出来,朝地上一扔,啐道:

“敢阻拦本大爷,就是这个下场!”

同一时刻,各种乱象都在京城内外上演。

附近一个角落里,一个年轻女子正捂着嘴,惊恐地看着这一切。

她躲在黑暗中,但是她的胸口却不断地抖动着。

突然,一个青皮发现了她,朝角落径直走了过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