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明日大朝(1 / 2)

万岁山,位于紫禁城之北。

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彼时根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星宿的说法,北面为玄武,须有山镇之,朱棣便下旨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积成山,取名万岁山。

有明一代,万岁山几经修缮,现为皇家御苑,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凌晨。

夜空如一块纯净的宝石,静静地缀在天空中,散发着淡淡的蓝光。

万岁山上有五峰,中间最高的是主峰,也是整个北京城的最高处。

崇祯皇帝站在主峰上,登高远眺,只见到紫禁城内外万籁俱寂,远方不知何处传来的点点钟声在空气中慢慢飘荡,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啊,真美。”

但当他的目光望向紫禁城内,却是怅然若失。

这一大片自永乐年建成,历经历代列祖列宗修缮的宫殿,真可谓琼楼玉宇,但从今以后,再也不属于大明的了,再也不属于他的了。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也没什么心思观赏景色了,一阵心如刀绞。

“唉!”

“朕即位十七年来,天下局势愈发败坏,想来是朕无力治理江山,愧对大明的列祖列宗,又连累了这阖城百姓徒遭兵祸苦难。”

此时,崇祯皇帝的身旁,唯有忠心耿耿的司礼太监王承恩了。

“皇爷夙夜交劳,奴婢全都看在眼里。”

“即便到了此时,您还在惦记着满城百姓,古往今来又有几位帝王能做得到?”

崇祯叹息一声,极目四望,遍观全城。

正在这时,城内忽然几处火光。

那些火势愈烧愈大,随后又有几处火光,人声鼎沸。

王承恩也望着火光一脸吃惊,说道:“皇爷,火光之处有些奴婢认得,那一处是新乐候府,那一处为巩驸马府,一定是他们得知陛下不在宫中,先行殉国了!”

崇祯皇帝看着那几处火光冲天,却是连连称赞,连声音都显得发抖。

“烧的好,烧的好!”

“新乐候刘文柄,乐安驸马巩永固,真是两位忠臣!”

“若我大明这般忠臣多些,岂有今日这般境地?”

崇祯皇帝眺望着火光,几乎是如痴如醉。

许久后,他如遭雷击,猛然间清醒过来。

“想来此时贼兵已经进城了,朕也该走了。”

言罢,崇祯皇帝转过头,来到一颗古槐树旁,伸手轻抚树身,登上踮脚的黄砖,将一条杏黄丝带挂到了最粗壮的枝干上,试了试是否结实。

“皇爷,等等!”

“奴婢看您的头发乱了,让奴婢给您最后整理一次吧!”

崇祯皇帝凄然一笑,却是故意打乱了更多的头发。

“不必了,你径自去吧。”

“大明亡于朕手,朕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这样反而更好。”

王承恩浑身一颤,恭恭敬敬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奴婢,恭送大明皇帝陛下!”

崇祯皇帝扬起脖颈,最后回望了一眼他心心念念的紫禁城,正要将脖子送进丝带中。

“陛下,且慢!”

万岁山下,传来一阵脚步声。

为首的正是英国公张世泽,身后还跟着内阁首辅陈演、成国公朱纯臣等几名朝臣。

朱慈烺拦不住他们,没有办法,也只好跟来。

他们离开乾清宫后便从宫外的小路上山,由于崇祯皇帝即位后根本没来过万岁山游览,上山的道路年久失修,荒草和杂树不少,沿途也坎坷不已,因而走得很慢。

但紧赶慢赶,还是在最后一刻赶上了。

崇祯有些吃惊,看着他们。

“你们,这是......”

成国公朱纯臣连忙上前,邀功请赏。

“陛下,方才臣不在府中,不知陛下来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