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老书记的心病23(1 / 2)

果果的一番话,直接击中了徐明山心里的痛处,也使他一直不安的心,感到更加惶恐。

徐明山出了祠堂,就朝村外走去,一路上心里都是愤愤不平:她怎么能拿我跟徐老太爷相比。

几十年来,他都有一个习惯,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到村外的隘口处坐坐,自己冷静地思考。

这个隘口名叫“红军岭”,就是徐村出去要经过的隘口,出了隘口就是胡湾村的地界了。

坐在这里的山石上,可以清楚地看清徐村的全貌,也可以看到胡湾村的一部分。

这里也是当年红军进驻徐村时,守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山坡上还有一些当年红军留下的炮台,战壕和地道,还有一些红军墓地。

现在都已经开发成为红色教育基地,除了节假日,有一些学生来参观,平时几乎没有人来。

几年前,徐清风为了扩大影响,特意在这里竖立了一个大型的红色宣传画,上面刻画着当年红军像潮水一般,满山遍野到来时的战斗情景,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盼红”,还有一副响亮的标语: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红军优良传统。

徐明山就是看到这幅画后,开始常常做梦。

他总是能梦见红军真的回来了,梦见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的硝烟,梦见被红军消灭的国军,也能梦见参加红军,从这里出去,奔向北上抗日战场的四百多位徐村子弟。

他总是在梦中惊醒,常常吓出一身冷汗。

村里有些年轻人见到他的样子,故意笑话他。徐清风没有把红军盼回来,把老书记的魂吓飞了。

徐明山知道这就是那些对自己有怨恨的人,故意在气他。他也听到背后有人骂他,他就是现代的徐老太爷。

徐明山心里不舒服,他也不愿去和那些人计较。

我辛辛苦苦为村里劳累了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我还没有死,你们怎么能这样咒我呢。

你们不是有人到县里告过我好多回了,上面三番五次来调查,也没有查出我有任何问题。我没有多占村里一寸土地,没有多拿村里一分钱。县里的每次调查,都证明我是大公无私、任劳任怨的好干部。我一没做生意,二没有贪污。你们为啥还要恨我呢?我在任几十年,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比别的村搞得好,年年是先进模范村。

你们不就是嫉妒我家的几个孩子,都是有出息,都是县里各个部门的领导了。那是我家老祖坟得力,该出人了,他们都是凭本事考大学,考出去的,凭成绩干上去的。蔡铭被抓后,我们家也都接受了调查,组织已经给出了定论,蔡铭的错误,只是他个人的问题,与我们徐家没有任何关系。为啥你们还要用这样的目光看待我呢?

他也曾生气地离开徐村,到子女家去了。你们都不喜欢我,我离开你们还不行吗?可是他不管去了哪家,都是水土不服,住不了几天,就回来了。

徐明山最终还是感觉到,他最离不开的地方还是徐村,子女家再好,也留不住他。

徐明山在红色宣传广告牌前坐下,点着一支烟慢慢地抽着。很快,缭绕的烟雾就把他的脑袋吞没,就像他混乱的思绪一样。

他就是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为村里干了一辈子,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所有的村民们都在离自己远去。现在,在外国人眼里,自己也成为徐老太爷了。

徐明山正在迷惑地抽着烟,就看见从胡湾方向,一辆警车闪着警笛,一路奔驰而来。

徐明山一看到那闪着警笛的警车,心里的火就腾地上来了。他知道那时他最小的儿子徐海洋回来了,这小子从当警察时就是这样,每次回家都是开着警笛,一路招摇而回。

徐明山为此已经多次严厉批评过他,你穿上警服了,就不要这么招摇了。你到村里祠堂去看看,你算什么?你是一根鸡毛也算不上。

徐明山还为此几次把他拒之门外,不让他回家,也没有改掉他的这个坏习惯。

徐明山心里生气了,就气呼呼地走下红军岭,拦在路中间。你小子已经提拔为县公安局副局长了,还改不了这种招摇的坏习惯,老子今天就不让你进村了

警车在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徐明山刚要上去发怒,只见车门打开,下来一位富态娇艳的女人,对着他挥手叫道:“哥,你知道我回来了,你怎么跑这么远来接我。”

徐明山看到是自己的妹妹徐美菊回来了,只好忍住心里的怒火问道:“你不是说去美国定居,再也不回来了。怎么又回来了?”

徐美菊的两个孩子长大后,都出国留学。她退休后,就去了美国定居。每次打电话回来,都要吹嘘一番,在那里就像是进了天堂一般,再也不想回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