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这藩就不了一点!(求收藏追读!)36(1 / 2)

在徐达深感朝堂风云变幻之时,其他文武百官同样一脸凝重。

汤府。

汤和背着手,在屋中来回踱步,长子汤軏恭敬的候在一旁,等着自家父亲做出决断。

在汤和醒酒后,他第一时间便将昨晚东华门外发生的事,事无细巨,都告诉给了父亲汤和。

与徐达初时的惊诧反应不同,汤和听到他们自愿向国库捐献钱财时,虽同样心惊,却是沉稳了不少。

他其实同样惊愕。

只不过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也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陛下的用意,他跟徐达不同。

徐达擅军事。

而他相较更长于政事。

他挑眉,在脑海中细细盘算着昨夜宫中、东华门发生的事。

也渐渐品出了一些眉目。

为什么昨日陛下一定要他们不醉不归?为什么陛下要将胡惟庸谋反的事主动说出来?

真就只是为了了结昔日恩情?

只怕不是。

而是为了给他们一个赎罪的机会,至于为何要灌醉,多半是想让他们体面一点。

不至于太难堪。

若是有人不打眼,真觉得自己没说这话,就跑去质问,那便只是说明了一件事,此人该死!

只是交上足够的钱就够吗?

只怕不够。

因为这是牵涉到谋反的大事。

陛下对臣子已生出了戒心,也生出了不信任,若是不能够让陛下再度信任,早晚有日,还是会大祸临头。

汤和想到了很多。

他转过身,手指着汤軏,神色严肃道:“軏儿,你现去把府库打开,将其中的金银细软全部拿出,全部要上好的。”

“切记别以次充好,更别想着随便糊弄,虽然都是金银细软,但金银细软跟金银细软之间还是不同的。”

“我汤家不能在这种小事上栽跟头。”

“这时候千万不要心疼钱,钱这种东西,在现在算不得什么,只要人不出事,我汤家便可安然无恙。”

“而今朝堂的水已经浑了。”

“在不知道哪些人参与了胡惟庸谋反之事前,你不要随意的跟其他人走动,也要严加约束族人。”

“我汤家身受皇恩,不能因一些小事,而将一家人折在上面。”

“这次的事之后。”

“陛下恐会再度拔刀了。”

“也不知这次,朝堂的这些大臣,有多少人能活到最后。”

汤和感慨一声,满眼唏嘘。

他并不担心自家会出事,因为他在朱元璋的眼里没有威胁,他汤家之所以有如此显赫的地位。

主要是因为从龙之功。

诚然,他的战功同样赫赫,但如果真的细看,却会发现,他大多时候都是担任的偏将军、副将。

他能为将。

至于为帅,相较常遇春、徐达、李文忠、邓愈等人,却是差距不小,而且当年有一次为主帅,还险些酿成大祸,还为朱元璋骂了一顿。

此后,他几乎就只当副将了。

军事比上不足。

而在内政方面,同样比不上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人,身居高位,更多的还是得朱元璋信任。

因而只要他汤和不惹事,不去做太放肆的事,保持老实本分,基本不会出什么大事,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管教族人。

汤軏郑重的点头。

汤和拂袖,让汤軏下去准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