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杯酒收财力!(求追读)(1 / 2)

赵匡胤杯酒释了什么?

朱标眼中露出一抹异色,这他自然知晓,而且稍有点文化底蕴的人,恐对此都是有所耳闻的。

杯酒释兵权!

这事件放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令人瞩目之事。

只是朱橚为何会提这事?这跟朱橚要说的事也是南辕北辙吧?何况大明跟宋朝可是完全不同。

大明的兵权都集中在五军都督府里,也全权受父皇掌控,军中的将领只有统兵职权,没有调兵权。

五军都督府作为大明的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

至于其他的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

遇有战事,兵部需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才能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

等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

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

这是朱元璋充分吸取了宋元军事制度上的经验和教训,特意开创出的避免武将做大割据,继而威胁皇室的制度。

历史上赵匡胤面临的问题,大明是不可能出现的。

朱元璋眉头一皱。

他也很好奇,为何朱橚会提到赵匡胤,还会突然提到杯酒释兵权,他的大明可没有宋立国时的兵权问题。

朱标看向朱橚,一本正经的指正道:“五弟,你是不是记错了?历史上赵匡胤的确有杯酒的事,但赵匡胤杯酒释的是兵权。”

“兵权我大明可没问题。”

“而且这跟你所说的来钱,可是完全不沾边。”

说完。

朱标就暗暗后悔起来。

他前面只顾着反驳,却是忘记了一件事,自己这几个弟弟,哪有爱读书的,只怕压根就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完全是想到一出是一出。

满口胡诌。

而他竟还当真了。

这一番指正下去,不是让朱橚彻底下不来台了吗?

想到这。

朱标也连忙找补道:“不过若是真论起来,杯酒释兵权倒的确跟钱财有一定关系。”

“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当年为收拢兵权,给其他的将领许诺了大量的好处,其中不乏高官厚禄。”

“你记住的恐是这部分。”

“现存宋史,是元廷修纂的,修史的时间并不长,其中免不了会出现不少偏差跟遗漏。”

“跟民间传闻的也不尽相同。”

“这倒也正常。”

朱元璋双眸微阖,淡淡的看了朱标几眼,神色颇为无奈,他自是听得出来,朱标这是有意在为朱橚说话。

他也知道是为什么。

朱橚跟其他几兄弟一样,都不是好好读书的料。

只是的确看了点书,脑子里记得有个赵匡胤,实际历史上赵匡胤做了什么,他是全然不知的。

他不是在问朱标杯酒释了什么。

而是压根不记得后面。

一念至此。

老朱也不由面露愠色。

他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孙,专门弄了个大本堂,就是想让他们在里面好好读书,多学点文化,结果一个个全都不当回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