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沉重的赋税,农民的起义(1 / 2)

明末三饷,指的是明朝末年,最有名的三个摊派税,包括辽饷、剿饷和练饷。

辽饷,指的是和北方后金打仗开销,摊派下来的税收。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征收,共计一千零三十万两。

剿饷,指的是剿灭流匪征收的饷银,从崇祯十年开始征收,共计两百八十万两。

练饷,从崇祯十二年开始征收,共七百三十万两。

如今崇祯四年,可农民的赋税依然沉重。朝廷收的税,到了地方官吏手里,至少肯定要翻一倍甚至好几倍。

按照明朝的法律,有些皇家或者拥有功勋爵位的大人物,他们家里的田,是可以免税的!

在中国古代,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土地兼并都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明朝也是如此。到了明朝晚期,存在着大量这种免税的田地。

而明朝的很多税,是按照摊派制度分发下去的。也就是由朝廷摊派给地方政府,至于地方政府怎么收,朝廷不管。

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去找那些免税的大人物们的麻烦的,这些多出来的税,当然还要摊派到那些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了,再加上田赋等一些基本税,哪里还有剩余,甚至有些家户倒欠银子。

腐朽的制度,沉重的苛捐杂税,加上干旱洪水的自然灾害,农民已然毫无出路,只能揭竿而起。

李自成就是其中一位。

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投奔王国后,由于不发兵响,李自成杀掉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了兵变。

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后王左挂投降朝廷,李自成又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担任队长一职。

张存孟在陕北兵败,李自成准备去山西投奔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

此时,李自成手中只剩下些许残兵,便想着回趟家乡看看,顺便招募些农民军。

徐家沟村,徐磊家中。

“儿啊,真有这种事吗?”

徐母知道了徐磊梦中遇仙人得恩赐的事,感到十分震惊。

“娘,确实如此,不然你看这大米,这野山鸡从哪里来呢?”徐磊继续撒着善意的谎言。

“哎呀!我儿果真大难不死,洪福齐天啊!”徐母感叹就想跪到地上,拜谢天地。

徐磊扶住她,笑道:“娘,不必如此!我们以后只管多行善事,不违背天意就好。这上天啊,看的是行动,可不是拜来拜去的俗套!”

徐母听罢,觉得有理,便点了点头。

“对了,娘跟张家媳妇挖野菜时,听人说明日县衙要下来粮长催收赋税了,幸好我儿得上天垂青,获得如此多的粮食,听说赋税又加重了一些。咱们家这次能逃过赋税,可村子其他家可就…”

徐磊眉头紧锁,问道:

“娘,你知道官家这次要收多少粮吗?”

徐母感叹道:“怕不是少不了半旦。”

徐磊知道这半旦就等于接近100斤。

“现在村民都在外面挖野菜充饥了,哪里还有多余的余粮?太过分了!”

徐母叹了口气,不再言语,转身去生火做饭。

熟练的用一块黄铁矿,撞击黑色打火石,出现了火花,慢慢就引着了旁边的干草,一会儿,加了木材,火就烧起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