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安南第一好汉176(1 / 2)

成化16年12月初10。

谅山城中前几日的混乱早已平息,乱兵们一通杀戮抢掠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军营。街面上渐渐走动的平民多起来,城中恢复了几分生机。

黎灏亲自整顿自己的禁卫,有不足之数,找诸将要他们麾下的铁甲兵来补充。

诸将自然是不愿,但分到的数额摊在每个人身上不多,他们惧怕黎灏发疯,只好忍着怨气挑拣平时不太得力的三两人,送入皇宫中。

由此,黎灏聚起了近1500铁甲精锐。每日亲自巡视禁军,给好吃好喝侍候着,时常嘘寒问暖加意笼络军心。

新编的禁军看上去倒也一副对他死心塌地的样子,令他心中渐安。

至于诸将手中的军队,在他看来既然打不过明军,要来又有何用。等离开这里回到安南腹地,还不是想招多少招多少,无须在意。

强军在手,说话更有底气。又命令诸将按照此前说的,将抢掠来的财物、粮食按比例上交。

开抢之前,这话已经提前说好,诸将不好推脱,藏掖着,交了一些。

黎灏见只有这么少许,冷着脸,派亲卫再去催促一遍。亲卫将他的话传给诸将。

“陛下说了,各位想清楚,你们藏那许多钱粮,出城的时候有车拉吗?”

诸将这才醒悟:城里的骡马驴都被皇上收拢了,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他们只好又交了一些,以背不动的粮食为主。交的时候,心里惴惴不安,怕黎灏怪罪。

然而黎灏很开心。他要的就是粮食。随即下令,拿皇宫里收刮来的银两铜钱到城中各处买粮食。

他留了个大心眼。金子这种特别好携带的,这种紧要关头,是万万不肯拿出来用的。

诸将见黎灏拿钱买粮食,就偷偷派手下冒充平民,将多余的粮食又卖了一批。

在他们看来:黎灏费劲收刮来的粮食,最后还不是要给自己手下的兵来吃?自己能趁机从皇上手里弄点钱,美哉。

军中上到诸将,下到兵卒,发财发得开心。

小兵无所谓,吃饱算球。当官的晚上睡觉的时候,白天压住不敢想的事忍不住浮上心头:安南真要败了,能向大明求和吗?我怎么办?

这几日夜里,总有些看不出身份的人偷摸出城。

守城的兵卒知道马上要弃城,没心思守卫。

这些人很容易就摸到城外。奔出几十里,好容易见到明军游骑,张口大呼,对面明骑听都不听,或者发箭,或者放马过来一刀,直接弄死。

也有些运气好的,碰到游荡的大明江湖好汉,暂时活命。

谅山城这里的江湖好汉,是当初李四有亲自精选出来的千人突袭队。这些人背后的门派,可以在大明朝拿到朝廷特许的田地。

泰山老掌门天门道人在突袭队中威名远播。他老人家虽然不到50岁,可武功高,辈分高。最主要的是,泰山派此次倾巢出动,在安南这里,江湖实力堪称第一。

天门道长每次听到任务,总想第一个冲出去。而他徒弟,现任掌门建除道人每次都苦苦拉扯他道袍衣袖,跪着说:

“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

其他说得上话的弟子都跟建除一个德行。他们知道:自己师父其实想求死。可他们一定不能让师父出事。

几天前的晚上,建除见师父始终死志不改,半夜时候独自一人来到师父帐中。

师父还没睡,正披着道袍,在一盏孤灯下苦思冥想。

建除道人毫不啰嗦,噗通跪地上,直接道:

“师父。我知道您的心思,总觉得在位时,使我泰山家业败落,愧对派中先辈。可师父,您怎么不反过来想一想,是您,保住了泰山基业啊。”

天门道人性子拗,大半年来陷入自责不能解脱,听到最后半句,心里一楞,强忍住想把徒弟赶出去的冲动。

建除道:“五岳剑派早已是昨日黄花,可除了华山,如今又有哪家能比得上我泰山。师父您不仅保住了泰山,此次我派以举派之力参与南征,收获巨大,眼看中兴在即,这都是您当初的建议,都是您的功劳啊。“

“我泰山自开派以来,除开派师祖,您是第一功臣!”

“胡说。”

天门何时听过徒弟拍这么重的马屁,忍不住脸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