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无人知晓122(1 / 2)

成化年9月末。

张懋已经动身离开京师南下近一个月了。李四有坐镇京师锦衣卫总衙,负责给南征大军打一些辅助,南边传来的消息出乎许多人意料。

先是,京中百官大都以为大军一动,安南必然降服。等到张懋帅兵抵达广西,虎踞镇南关,兵锋直指安南谅山府,安南确实服软了。

安南王黎灏给张懋发了份措辞卑微的书信,信中写了些自己错了,不该冒犯大明天威的言论。

张懋读完书信破口大骂:“什么玩意儿!全他妈虚的,一句实话没有!”

但这是给大明皇帝的国书,张懋不敢怠慢只好赶紧快马递往京城,这信太重要,不能走飞鸽传书。

京中官员接到安南国书,倒是有很多明眼人看出其中暧昧,直言此乃安南耍赖皮的缓兵之计。但这次大明已经得了面子,不少人觉得目的达成,不想打了。

阁老刘珝贵为帝师,敢任事,亲自入宫面奏道:“国朝大军南征,不说是全取安南之地,至少要狠狠教训安南。假如就此退兵,只能成就黎灏一封信退10万兵的美谈。国朝成笑话了!”

皇帝深以为然。

这一切在张懋意料之中。明军千里南下,士卒疲惫。张懋在镇南关利用这半个月的空档抓紧时间休整士卒,并没有耽误。

但是黎灏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起初当听闻大明南征,安南百姓大为恐惧。

毕竟在永乐年间大明4征安南,将之彻底灭国,后来永乐的某孙子“好大孙”宣德皇帝被文官教唆,将安南连同努尔干都司一起弃了,安南人这才投机取巧复国。这才过去不到百年。

论起安南人最讨厌的最惧怕的人,立国几百年的历史上就数张辅。此君为永乐朝南征主帅,在安南民间堪称大魔王,能止小儿夜哭。

传闻此次明军主帅正是张辅的孙子。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张辅的孙子,这名头挺吓人。

黎灏见人心惶惶,故意放出大言:“已经过去快一百年了,现在的明军都是蠢货。诸位勿忧,看我怎么戏耍他们。”

他当众写信然后命人递交张懋,他说:“看我这一封信,必然让蠢货张懋半个月不挪窝!”

张懋果然待在镇南关半个月没动地方。

黎灏命人将此事在民间大力传扬。于是“蠢货张懋”成了民间笑柄,安南军民由此士气大振,不再像开始那么惧怕。

张懋派出去的探子将此事回报,他听闻之后气得浑身发抖,在军帐里当场砸了三个碗!

“狗日的黎灏,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老子自然知道这是诡计,老子在将计就计。妈的,等老子抓住你狗日的...”

一众将官心知肚明,也明白张懋做得没错,但实在是不好安慰。还是同为勋戚子弟的吴梦达跟张懋关系好,劝解道:

“稍安勿躁。既然如此,大帅不如将这番算计在军中宣扬,让军士们知道大帅爱兵如子,宁可等时间也不要多伤士卒。”

张懋冷静下来,略一思量说道:“只好如此了。”

等众将出帐后,张懋独独留下吴梦达,称赞道:“平时没见你读兵书,没想到居然见识不凡,今天出的这个计不错。”

吴梦达本是纨绔子弟,那日在京城跟李四有在酒楼吃喝,被激发出了建功立业的心思。家里托关系使门路将他塞进南征大军之中。

他听到张懋夸奖,口中谦虚,内心得意,转而拍张懋马屁:“大帅用兵如神,必然有许多深意。但今日在大帐之中发怒,莫非......”

张懋闻言有些意外,深深看了吴梦达一眼,口中淡然道:“还是兄弟了解我,哥哥我像是轻易发怒的人吗?”

“大军南征,我初掌帅印威望不足。这次当众发怒,本意想作一场戏。有心找个碍事的出来直接给剁了立威,没想到贤弟倒是把某些人给救了...”

南方9月天,又闷又热。

吴梦达的额头猛地冒出冷汗,惶惶然谢罪:“小弟孟浪,耽误了大哥的事!”

“无妨,你的计策也同样立威了。”

张懋摆摆手。随即拉着吴梦达一起巡视军中各处。

两国交锋,临阵谋划互有算计,但最终看的还是实力。

成化皇帝派出的精锐大军不过3万,连同南方的选卒总共才5万,本意是震慑,想按兵不动取得实际上的好处。

安南是大国,有民300多万户。永乐年间4次南征,每一次动兵都在20万以上。区区5万兵,想灭国?想屁吃呢!

小规模兵力,最佳的战略是打一两场战役,将安南打疼,而后谈判拿好处。

奈何皇帝这么想,张懋和汪直却不这么想。

这两人打的是灭国的主意。他们自然知道5万兵灭不了安南,他们一厢情愿地打算依靠云南沐王府,还有广西本地狼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