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求名得名118(1 / 2)

刘大夏被按在地上,他使劲挣扎。其他的兵部官员一个个缩在角落里大气不敢喘。

李四有命人将堵住刘大夏嘴的臭抹布拿开。

刘大夏当即破口大骂:“李四有,汪直,你们妄起刀兵,为了给自己捞军功祸国殃民!”

汪直黑着脸。他斗嘴不行,有心反驳找不着词,气得嘴唇哆嗦。

李四有反问刘大夏:“太祖高皇帝起兵反元也是妄起刀兵咯?”

“不是!你不要混淆是非,那是吊民伐罪,大义在手!”刘大夏跪在地上,口中应对毫不迟疑。

“永乐皇帝五征草原也是妄起刀兵咯?”李四有再问。

“久伐无功,身死塞外。算一半。”刘大夏梗着脖子,他还真敢说。

李四有听刘大夏连永乐皇帝的功绩都敢质疑,又好气又好笑。

“所以你们文官一力主张收缩,先是北边弃了努尔干都司,后是南边弃了交趾。”李四有冷下脸。

“永乐皇帝南征北战盖世的功绩,最后被你们文官给放弃了。现在你哪来的脸皮说出‘久伐无功’这样的混账话?”

刘大夏一愣,马上辩解道:“努尔干都司和交趾穷困之地,国朝得之有害无益。弃了最好。”

李四有素来深知文官们的德行,但现在亲耳听刘大夏说出这种话来,他心里生出愤怒,又感到无力。

这些文官脑子已经僵了。他们认定的事情,你拿出事实摆道理跟他们讲三天三夜也没用的,因为他们总能引经据典跟你绕圈子。

除非把刀架到他们脖子上。就这,还有许多文官觉得自己生平所学的道理一定是对的,梗着脖子求死要来个名垂千古。

临死还能作首绝命诗糊你一脸。

李四有心情恶劣,彻底失去了跟刘大夏辩论的兴趣。他深吸口气,沉声说了句:“国虽大,忘战必危。”

不料刘大夏立刻接上一句:“国虽大,好战必亡!”

李四有顿时脸也黑了。

可去汝老母的。为啥华夏文化如此昌盛,各种典籍层出不穷。不管怎么说,正着说,反着说,总能找到经典来引用......

李四有心想:靠引经据典来辩论永远只是在原地绕圈子,唯有罗列事实来判断好坏。好处在哪里,坏处在哪里,要精确到1两银子来核算,如此才能打败文官们的嘴。

转而又想:就算精确到1两银子也没用的。

文官们轻飘飘来一句:此小道尔,奇技淫巧,君子不屑。

你捧着精确到1两银子的论述,挡不住人家长袖一挥。

李四有站起身,神情呆滞望着房梁。下面的番子识相地赶紧重新堵住刘大夏的嘴,一大块臭抹布狠狠塞进去。

汪直坐在椅上看到李四有也吃了瘪,不禁笑了。

过了一会儿,余尚书带着几个小吏回到兵部大堂。他带来了70年前张辅南征安南的档案,还有永乐皇帝宝船的图纸档案。

李四有从房梁上收回视线,心情转好。

这次他没让人去掉刘大夏嘴里的臭抹布。李四有决定给刘大夏来个:只许我骂你,不许你还嘴。气死他。

李四有大概翻了翻档案,将其中一叠递给汪直。

“给你先看,看完转给我看。”

汪直哼一声,一歪头,手下的西厂番子赶紧接过档案退下。

李四有笑盈盈地坐回椅子上,对刘大夏说:“你这个人挺有意思啊。”

刘大夏被人按住肩膀,怒视李四有。他最大的武器“嘴巴”被堵住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李四有道:“你当县官的时候不求财,能干事。不贪,不占,不享乐。依我看来,你所求只有一个字:名!”

此刻大堂之中,众人皆沉默,都在听李四有对刘大夏的判词。

“不贪财的官,所求无非权与名。你重的是名。如今你官虽不大,名声可不小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