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减丁59(1 / 2)

成化皇帝亲自坐在后殿等着殿试结束,李四有交了头卷,首辅万安看也不看,直接呈给皇帝。皇帝大致扫一眼,挥挥手让他退下,而后再细看。

一读,再读,三读。

盯着其中几句话反复琢磨。

贴身太监头一次见皇帝如此,有心偷看也不敢,心痒难耐。

过了许久,皇帝将李四有的卷子收入怀中,问道:

“人呢?”

太监明白他问的谁,出去找万安打听,李四有正在外殿休息。这太监是个会办事的,悄悄拉着他去后殿面圣。

李四有头一回见皇帝,不知该如何行礼,此时大明朝一般场合是不兴跪拜的,他只好长身行礼,皇帝挥挥手,太监道:免礼。

待他直起身来,皇帝上下打量他,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低下头等待。就在这时,万安闯进来道:“殿试结束了。请陛下赐还考卷。”

皇帝挥挥手,太监心领神会,让李四有先行告退。而后皇帝不给试卷,对万安开口道:

“状元。”

万安是个机灵人,也不要试卷了,告退后直接去其他考官那里参与殿试名次评定。有考官问:

“那人屠的卷子呢?”

万安道:“不要管了,先评其它的。”

不愧是有名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这些考官都是万安心腹,众人装作不知道,将名次排定不提。

第二日放榜,状元是李四有。

殿试的进士们内心不服,求看状元试卷。这回皇帝没客气,宫中就一句话:不给看。

这些人中进士后已经是铁定的官儿了,不敢拿自己的前程来置气,不给看就不给看,忍着吧。有些人找关系向万安打听。万安道:

“我也没看过,陛下当场定下来的。”

据说这份考卷除了皇帝再没人看过,试卷存档的地方只有一张白纸。

李四有在锦衣卫的衙门里安坐,锦衣卫飞报:你中状元了。

他内心有些吃惊,但也不太吃惊。皇帝昨天召见他肯定是好事,只是没想到皇帝敢如此行事,丝毫不怕人非议。

后续又有些言语传来,他也知道了关于自己考卷的事。这时候有个太监来找他,告诉他皇帝要秘密召见,让他准备。

按照国朝惯例,中了进士的要入宫参加‘鹿鸣宴’,就在今晚举行。

前面中举的时候,按规矩也有一场宴会,目的是给举人们参拜座师的机会,说白了就是拜主考官的码头。主考把你取作举人,这是天大的恩情,从此你就是主考官同一派系的人了。

门生、座师、同年,这些关系以后就是官场人脉,花花轿子人抬人,官场混的就是人脉。

他当初中举的时候压根没拜过座师,正在想晚上宴会该换身新衣服,锦衣卫早已将状元袍服领出来,当场给他换上,还让他去游街。

那就游街吧,他骑上白马从锦衣卫的衙门出来,出了街口刚刚拐弯,忽然两侧的店铺、酒楼各处响起鞭炮声。一群群的人们在高喊:

“李先生中状元了,普天同庆!”

“状元就该是李先生,别人我不服。”

“李先生不中状元,天理难容!”

欢呼声不绝于耳。

自己何时这么受欢迎了?他心中诧异。耳边传来各种呼喊,细听之下大概明白了:原来他不是在京师名声臭大街,反而如日中天。

人群中有穿丝绸的富人,更多的是布衣平民,还有许多妇孺夹杂其中,这些人居然知道他在塞外救人的事迹。他回头深深看了赵千乘一眼,有所明悟。

他骑马沿着街道一路缓行,不停地向人群合手作揖,每过一处欢声震天,身边开道的军卒昂首挺胸与有荣焉。看着眼前一张张热切的面孔,他忽然明白了:

三十年前土木堡一战后,京师曾经被瓦刺围困,几乎攻入城中,当时京师百姓是何等惶恐,何等愤慨。这些人的父辈一定告诉过他们那些往事。

三十年埋藏在心中,他们在今天爆发了。不是为他中了状元,是为他曾经杀鞑子,救百姓。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百姓只要还在崇尚抵御外辱的英雄,大明就不会亡。

欢呼如潮,人群如海。

李四有如同汪洋中的一滴水,汇入进了这大潮的汹涌波涛中,他感到了温暖。

******

晚上入宫参加鹿鸣宴,宴会上各位进士互相拉关系,没人理睬他。他独自坐在角落里许久,有个小太监换菜的时候朝他使个眼色,他心领神会。

皇帝在一处偏殿等他。旁边有个贴身太监,角落里坐着个手执笔纸的文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