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功与名32(1 / 2)

大同镇边关外瓦刺鞑子一个多月前逃跑了,大明骑兵出去追击抓到几个零零散散的溃兵。随后战事停息,边关士卒放松下来,侦骑也很少出关。几个老卒聚集在一处墩台里烤火,分派个年轻的小卒去放哨。寒风迎面,这小卒子裹紧单薄的棉衣,前方草原上似有一条长长的灰线靠近,他警觉地瞪大眼睛观察片刻,忽然抄起身边的铜锣使劲敲响,大喊道:“有骑兵,好多马!快来人啊!”

老卒们闻声出来,有人熟练地抄起火把随时准备点燃烽火,大部分人竭力远望。那条灰线渐渐靠近,是一匹接一匹的战马,怕是有好几百匹,中间还有些羊群跟着走,马背上却只有几十号男女,看样子不象是军队。

一个胡子拉碴背负长枪的青年骑马缓行来到墩台前,举着块牌子温声言道:“锦衣卫出塞归来,有请诸位通报开关门。”却是李四有一行人南归而来。

随即有老卒辨认出,眼前这人就是传说中的李先生,一时戊卒轰动,随即快马向后方通报。

马连良闻讯飞马来关城外迎接。亲眼看到李四有,他差点老泪横流,抱住他哭道:“老弟,我以为你死了。这大半年你连个音讯都没有。”

李四有见他如此也有点感动,轻轻推开他道:“别干嚎了,先让我洗个热水澡,我身上臭。后边都是救回来的汉人,你给安排安排。”

杨永胜和冯双全稍后也赶到,只觉得李四有身上有股莫名的气息让人害怕,待在一边不是很敢说话。马连良定下神来,瞧见他们身后的一群群马匹,给李四有出主意说最好是卖给朝廷,民间收养战马犯忌讳。李四有让他看着办。

休息一晚,第二天聚会聊起之前战事,情况与他猜想的大有不同。朝廷早早屯兵榆林,却并没有和瓦刺主力打决战。也不知道那瓦刺新大汗怎么想的,以为明军不敢出关,他亲率主力向西攻打韦州企图打草谷。结果明军发觉当面敌军空虚,乘机出重兵奔袭两百多里直插瓦刺河套老巢,一战成功。等到瓦刺大汗在西边毛也没捞着想回家,才知道老巢被端,又不敢和明军决战,索性弃了河套地一路往西迁徙而去。

知道这些大概,李四有不由感叹:自瓦刺也先死后,其内部争权夺利,掌权的一个比一个无能。他不由得想起率领瓦刺偏师的那个万户,真是个人才,然而功高震主,回去后说不定也要被弄死,只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当瓦刺的岳武穆。

一众锦衣卫陪着李四有喝酒,他却专门找来马奶酒,说喝习惯了这酒其它的不想喝。筵席间他面带微笑举止有礼,再没有过去那股锋芒。但众人围坐赔他,时间稍长感觉浑身冒凉气,不敢久待纷纷起身告辞。

最后也就剩下三个老熟人。马连良问道:“你到底杀了多少人?”

李四有脸上笑容渐渐消失,他看一眼马连良闭口不答。

三人也连忙告辞。马连良边走边做算术题,救了五十多号人,怎么也得屠了三五个鞑子小部落,那就是七八百人。转念又觉得不对,三五个小部落需要他出塞大半年?忽然他倒吸一口凉气,加紧脚步再也不敢多想。

李四有静坐于庭院中,落叶萧萧,鸟雀敛迹,竟无一人能与之语。

***

不知何时,有人闯入通传,说总兵刘大人亲自来访。

起身迎接,竟然是刘千户,他因之前军功直升为总兵。刘总兵也不摆架子,连声道:托了李先生的福,躺着分军功升官了。

两人坐下细谈。刘总兵叫刘印强,开玩笑说之前小卒的时候在军中外号刘银枪。两人皆笑。谈起战事,刘总兵知道的更详细,道出其中原由。

九月,侦骑发觉榆林对面瓦刺主力西走。众将争论,参赞军事的文官王越一力主张进攻。在场的延绥总兵许宁,游击将军周玉要上报朝廷再决断。王越有心立功,言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可错失良机。众将就听了他建议,以他为首,领万余精骑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长途奔袭大举深入河套。擒斩三百五,破瓦刺老营收复河套。

刘总兵很有些羡慕又有些不平的意思,言道:“王越是个知军的文官,朝廷已然有人在议论要给这王越封侯。擒斩三百五十,这功劳在近几十年算是大功,放到我朝洪武、永乐年间算个屁。三百五个首级就想封侯,这群文官抬自己人轿子吹捧太不要脸!”

又道:“李先生你在大同镇,单人独骑杀的鞑子超过五百,抢回的战马也有千匹。他要是封侯,老弟你也能。”

李四有深思许久,慨然叹息:“我一介布衣要甚么功劳。只叹我大起来明有朝一日要重蹈前宋覆辙。”

语出惊人。刘总兵闻言四顾,见无旁人在,急忙道:“不要乱说话!”

李四有道:“之前军中粮草辎重是文官在管,军中首级记功也是文官在管,现在文官开始直接领军指挥了。这一开头,你说后续会怎样?到最后可不就是前宋那一套。那王越虽有一时小胜立下功劳,最终必然引发长远大患。大明朝文官领军之祸自王越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