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易(1 / 2)

李四有被守拙老道教育了一通也不再好高骛远,扔掉医书,每天老老实实练马步临帖功。除开功课,在玉泉院最多的就是读历史,先读浅的,一本史记翻看完,跑去找《资治通鉴》,直接又被守拙道长当场打住教育一顿,说几岁的小屁孩外边的世道都没经历过,能读懂屁的史,连史里的真假都分不清,读读史记当故事就够了!

前边说读书不读史,读个屁的书?后边又说小屁孩没阅历读个屁的史?话已被老道长说尽,李四有推论出结果:先吃饭长大,否则屁也干不成!

仔细想想,实乃真理,服气。

静诚道人帮他发现了个盲点,推荐数学,这个可是跟阅历没有一文钱关系。闲暇之余,看看名家诗词杂文小说,这下子连守拙老道都头大,太多了,没法给李四有画圈划重点。研究了一堆玉泉观的各类杂书藏书,老道彻底放弃,最后一狠心拿出了堪比焚书坑儒的大气魄,就特么读李杜白这些前唐名诗选集,宋朝的除了苏东坡、辛弃疾、陆游其他统统封杀,软绵绵的亡国货色全部一棒子打死。我大明朝可是在宋元的尸体上站起来的,基本上所有大宋被认为可能是亡天下原因的,大明朝都反对,这可是政治正确。封杀完毕,老道一拍脑袋,无量那个天尊,居然错杀了岳武穆的满江红。

老道安慰李四有,等你长大了阅历够深了慢慢再读,还贴心的掏出随身珍藏自断句版的道德经,让李四有抄完随身带一本,不准外传!培养道胎在按计划进行,道长欣然。有意无意的,李四有居然没有读过传说中的四书五经,别说读,连听都没听过,随便他瞎翻,也完全不可能在藏书阁中找到一张书皮。

在快乐的学习和练功中时间飞逝,李四有这一年明显长高,力气越来越大,吃饭越来越多。守拙道长嫌弃华山派的伙食,直接让李四有提前来玉泉观吃中午饭,要不是怕天黑山路不好走,连晚饭都想包。岳掌门也从午饭后下山运动,变成了饭前运动,只是李四有明显增重,岳掌门轻功吃力。

华山派本来就穷,现在快要被吃崩。岳掌门加快了下山行侠仗义的节奏,用师娘的话说,包了贼人的首级换赏。可惜师娘要守着山门带小灵珊,岳掌门只能单飞,生死之际武功大涨,华山君子剑的名号彻底坐实。

入冬前最后一次下山,岳掌门捡回来个半大的孩子,叫令狐冲,是个城郊流浪儿,这回华山派可又多了个小饭桶。

此年,岳灵珊一岁,李四有七岁,令狐冲八岁。

李四有倒没有跟令狐冲抢饭的危机意识,就是觉得令狐这个姓很奇怪,象是个胡人的姓,而且这个令狐冲略显油滑,城里的孩子和山沟里的孩子还是有点天然隔阂。请教守拙道长,道长翻了不少资料,说:“令狐不是胡姓,应该是古代山西的一个地名,周朝的时候有人被分封在那个小地方,就把封地名改成自家姓。“

李四有已经有基本历史功底了,知道周朝是啥,开玩笑说:“令狐出行,大利山西。他以后找老婆得是山西的。”

道长莞尔笑道:“你哪学的冒牌周易。山西恒山派有尼姑,山西日月神教黑木崖总坛有魔女。有本事你算算是哪一个?”

李四有道:“周易只读了个大概,吾读书不求甚解也。”

道长曰:“你这是学项羽,要不要再多学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令狐冲根骨很好,岳掌门肯定想带大了收入华山门墙。按入门次序排,小一岁的李四有反而是师兄,令狐冲是师弟,显然令狐很不乐意,觉得自己才应该是师兄。

现在有了两个预备徒弟,岳掌门的轻功崩盘,只好让李四有在玉泉院,他自己亲自带令狐冲在华山派开蒙。八岁才开蒙已经稍晚,令狐冲又是个机灵的,学东西挺快,但学过就算。岳掌门有了学习态度认真的大徒弟作对比,对令狐有点嫌弃,但机灵的令狐冲很讨师娘欢心,也就不太硬逼他。再加上还要时不时下山行侠仗义,也没多的时间,就一阵一阵的,想起来才把令狐冲严格督促一番。

李四有除了睡觉,反倒有一大半时间在玉泉院。偶尔上午跟令狐冲一起扎马步,师父又下山抢人头去了,师娘进屋哄小灵珊。令狐冲眼见没人管,松了腿站直,手做剑指比划,念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看我论语剑法!“嘴里啪啪有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