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医之大道(2 / 2)

黄寇拿着药方离去,自是不提。

华佗看向刘琦,又看了眼黄忠,道:“刘公子,华某身在鹿门山,周边百姓来往医治,极为不便。不若行将出去,于山脚下寻一住所,也方便周遭百姓。还请刘公子应允。”

刘琦当即道:“好。”

华佗愕然,没想到刘琦竟这般爽快的答应下来。接下来黄忠为黄射详查病情,刘琦不便在此久等,便请诸位此间事了,前往正堂一叙。

须臾,黄寇购药而回,自有仆人为黄射熬药喂服,黄射面色果真好看了不少,黄忠再次奉手拜谢。

华佗摇头,道:“此乃华某分内之事。如果要谢,应该谢刘公子。刘公子请霍弋、庞山民四面寻老夫,就是为了给黄射公子医治,此等友情,属实难得。”

黄忠愕然,心想和刘琦从未谋面,何来的友情一说?

不过黄忠倒是从黄寇口中得知了刘琦拜庞德公为师,且有诗魁之名的事情,对刘琦并不派车。虽不知刘琦这等热情是为何,但如今黄射病情好转,便是这条命给了刘琦,又能如何。

黄射服药之后,华佗言称周途劳顿,还需好生静养。

说罢,便出了门。门口却是站着一名侍女,黄忠与华佗皆是愕然,侍女弯腰道:“拜见大人,婢女小青,奉刘公子之命,前来照顾黄公子。“

“刘公子请二位大人前往正厅赴宴。”小青又是颔首出言。

华佗、黄忠忙碌至此,确是饿得慌,便前往正厅。

此时,厅内庞德公高坐首位,刘琦、庞山民、霍弋依次于左侧排序落座,见华佗、黄忠已到,众人纷纷起身相应,一番寒暄,各自落座,自有仆人上来倒酒。

席上,众人一番客套,不多言表。酒过三巡,刘琦当即发问华佗,必要将华佗留下!

“华先生之医术,实乃古今之集大成者。华先生以悬壶济世为立身之道,却不知华先生为何形无踪迹,雁过无名耶?”

华佗道:“公子有所不知。如若华某留在某地,百姓疾苦,如何能够抛家舍业,行百里之遥,来寻华某治病?所谓一人之力,实属有限,只求问心无愧耳。”

刘琦却是哈哈大笑,道:“先生谬矣。所谓人力有时穷,华先生便是穷其一生,又能救治多少人?以某看来,华先生应留于鹿门山,培养医才,而后代代相传,方可光复医学之道。所谓薪火相传,便是如此。”

华佗却是摇首,道:‘医道讲究多年经验,尤重天赋二字,非是常人便可学之。’

刘琦又问:“那华先生艺术,又是从何而来?”

“某观古今医籍,亲身尝药,观病者因,常做回望总结,方略有所知。”

“此间辛苦,想来先生自知。为何先生不将所学、所知,尽数留作纸上,以便天下医师共习之?”

华佗眸光一亮,随后又暗淡下来,道:‘著书立传,乃是文人之毕生追求。华某乃是贱籍,如何能行如此之事。’

刘琦啊哈哈大笑,道:“大汉子民,谁人不会生病,谁人不想多活几年。如若因先生一书,便可活民数万,此乃功德无量之事。先生只管钻屑,拓印之事,便全权交由在下,如何?”

未等华佗反应,黄忠却道:“公子之言,黄某深有体会!还请华先生广传医道之学,可叫万民病有所医!”

庞德公、霍弋纷纷出言劝说,华佗只得答应下来。如此,刘琦心头一项大事儿,便落定下来。只要华佗留在鹿门山,那黄忠就跑不了多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