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做出版的套路50(2 / 2)

韩晓静听了开始鼓掌:“太厉害了。”

韩云升和郑学朝夫妇坐到一边去聊天。

但郑学朝显然有点儿心不在焉。

三个人的聊天也有一搭没一搭的。

后来,三人就开始侧耳听郑浩与韩晓静的谈话。

韩云升听了郑浩的见解,也十分的吃惊。

他是真没想到,郑浩对出版业懂这么多。

郑学朝也感觉儿子说得头头是道,貌似真像那么回事。

不过,之前不是说合作开公司吗?怎么变成郑浩要单独开公司自负盈亏了?

这让郑学朝有点儿慌乱。

公司那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开的吗?

要是赔了,一下子欠几十万的债,怎么办?

“咳咳!云升老弟,不是说双方合作开公司吗?”郑学朝忍不住小声说道。

韩云升面带微笑说道:“两个选择,一个是郑浩自己开公司,另外一个就是合作。”

“老哥,我觉得吧,开文化出版公司的话,只要有好的畅销书源,那就绝对赔不了的。”

“郑浩现在很出名,他的《明朝那些事儿》将来开始出版,一定会大卖的。”

“就靠这一本书,他就会大赚很多钱,不会赔本的。”

“可他还只是个孩子,学习又紧张,他根本没有时间去管理……”郑学朝说道。

韩云升笑着摇头说:“我看郑浩挺懂的,说得头头是道。我专门去了解过其中的门道,还真跟郑浩说得完全一样。”

“郑浩既然选择自己做老板,他就必定能游刃有余!”

“咱们得相信孩子的能力,对不对?不让他有机会去试一试,怎知他有多大能量?”

“不过,这个生意,现在真挺卷的。”

“咱们国内的私人图书公司如今可不算少。尤其是在京城那边,就更是多。”

郑学朝又有点儿担心:“既然竞争激烈,那恐怕就不好做了。”

韩云升摇头道:“书商想要做起来的关键是要有优秀的作品。”

“也就是找到市场号召力比较强的作家。”

“咱国内目前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其实也就那么几十个。”

“郑浩因为萌芽的力捧,全国媒体已经争相报道了好多天,热度很高,全国知名度已经起来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放出消息来,说郑浩要出版明朝那些事儿,那征订工作肯定非常顺利。”

“余秋玉的文化苦旅现在已经卖了几百万册,如今还在持续热销。”

“我认为,郑浩的《明朝那些事儿》要是出版了,不会比余老师的卖得差。”

“老兄,不要焦虑,不就20万吗?一点小钱而已,赔掉了难道我还能追着要债不成?哈哈!”

郑学朝听了很是感动,人家这气度真大,可惜自己的儿子貌似对韩晓静不太感冒。

让人家这么帮自己,怎么好意思。

郑学朝向韩云升道谢,又说:“明朝那些事儿怎么能跟余老师的文化苦旅相提并论?”

“人家是大家方家,郑浩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还不成熟。”

韩云升笑道:“有什么不能比的?”

“我读了郑浩萌芽上第一期的连载之后,简直惊为天人。”

“写得太好了,有知识性还有趣味性,这就是大火的底蕴。”

“辫子皇帝系列不也热销大江南北了吗?”

“据说,至今已经卖出了500多万册,有华人处就有辫子系列,那可不是说着玩的。”

“所以,我才说,郑浩的书,商业价值很大!”

郑学朝有点不好意思:“这,这话是不是说得有点儿太早了。”

“将来不知道啥样子呢。”

“不过,郑浩还有一部小说即将在收获上刊发。”

“我看了那部小说之后,也觉得非常好,要是将来出版应该也能大卖。”

韩云升眼睛一亮:“是吗?郑浩竟然将要在收获上发稿子?”

“而且还是长篇?”

郑学朝点点头说:“应该是很快就要刊出了。刊用通知都发了。”

“不过,篇幅真不怎么大,只有十来万字吧。”

韩云升笑道:“能在收获上发稿子,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件事。”

“嗯!十来万字的确是有点少,定价估计上不来,应该再多一点,能有二十来万字的话,书的定价就能到至少25块。”

郑学朝说:“等这部书发表之后,再跟郑浩说说吧,我认为扩展一下故事情节,应该没问题。”

那边,郑浩跟韩晓静这个时候压低了声音,两人开始讨论在哪租房子开公司,如何找中介办理公司注册手续。

PS:喜欢本书的大佬给作者一点支持啊。今天如果增加50张推荐票以及除系统赠送的6张月票之外再有5张月票,作者就加一更。江湖告急,求收藏求追读,没有数据,书就没有希望,好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