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准备参赛文稿【求收藏求推荐票】(2 / 2)

文章题目:《脱离读者的文学必须死》。

这个题目真挺吸引眼球。郑浩挠了挠头,心想,如果真写这么一文章参赛,会不会遭到文坛的集体抨击和批判?

自己脑子里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个玩意?难不成我的大脑里容纳了一部电脑?

这有点神奇,无法理解。

不过,作为一名文学研究工作者,郑浩曾阅读过无数的网文。

他想,这大概就是自己穿越时空附赠的金手指吧?

老天对穿越者可太疼爱了。自己本已经得了那么多的原本时空的资源,如今竟然还赠送了一个写作助手APP。

郑浩回想着触发这款APP的过程。

他有点儿大概明白了:自己只要去构思某个作品,构思到差不多成熟时,写作助手APP就会帮自己在脑海中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郑浩浏览了一下脑中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篇文章其实主要批判的是文坛的一些怪现象:

其一,脱离读者,沉醉于各种玄学文体的试验尝试,却连基本的故事都讲不好,只能故作玄虚卖弄没什么人看得懂的高深技巧。

其二,脱离生活高高在上,摆出一副教师爷的嘴脸,希望读者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五体投地膜拜自己。浑然忘了一件事:作家其实也只是个服务工作者,职责是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提供情绪价值。忘了读者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其实也就是一种忘本!你都忘本了,那读者当然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其三,小圈子自嗨,不少的作家创作只是为了拿奖,为了得到评论家的认同。这就是关起门来称大王,一个不接地气的作家,注定写不出接地气的作品,最后文坛就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大家你吹捧我,我吹捧你,一起哀伤地表示:曲高和寡,斯文扫地。

其四,写作题材狭窄宏大叙事缺失,不关注大众也不关注火热的生活,只是顾影自怜伤春悲秋,舔舐伤口怨怼命运不公,觉得全世界都欠了自己。这种作品如果没有高明的叙述天赋,注定得不到读者认同的。

辛辣地批判完文坛各种怪现状之后,这篇文章最后豹尾总结:正是因为一大批作家迷失了创作的方向,拖拽着整个文坛向着蛮荒的死地决绝而去,所以严肃文学才会逐渐没落式微病入膏肓慢慢死去。

当然,严肃文学死去也不是什么坏事,广大读者并不会因此而哀伤,甚至还会弹冠而庆。因为这个世界上原本并没有什么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分,一种不合理的妄想脱离读者永生的文学死去,反倒会让整个文学事业更加健康茁壮!

郑浩觉得这篇文章写得还是有相当深度的,而且也很应景。

毕竟,现在文学界正在就文学没落这个事情进行大辩论。

只是,这篇文章算是自己的原创吗?

所有内容好像都是自己所构思,写作助手APP把他的构思一下子就在脑中形成了一篇逻辑严密,笔锋犀利,振聋发聩的杂文。

那就写下来吧!

郑浩就开始落笔在方格稿纸上。

“刷刷刷——”

他一口气就把这篇一千多字的文章给写完了。

用时不过二十来分钟。

写完之后,郑浩又回头看了一遍,觉得这文写得还是好。

“吱呀!”

他身后的门轻轻地响了一下。

郑浩赶忙将那本数学辅导书给放到稿纸上面。

轻轻推开门的是母亲李雪丽。

她勾头往屋子里看了一眼,发现儿子在伏案看书,又轻轻地把门给关上了。

郑浩摇了摇头,自己怎么跟做贼一样呢?其实,自己如今干的是正事呀!

他写完这篇《脱离读者的文学必须死》,觉得还没有十足的把握通过初赛。

再写一篇什么一并送过去呢?

郑浩想到了《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奇书。

这本书好像是2006年在天涯上连载的,到2009年连载完成。

那就截取一点,写个小文?

《明朝那些事儿》他前世看过两遍,书的内容都在脑子里记着呢。

大致情节文字可以想起,但个别细节却记不得了。

郑浩正在脑子里回想着《明朝那些事儿》的内容,他脑子里又是轻轻振动了一下。

他脑子里的那个写作助手APP上又出现了《明朝那些事儿》全部章节内容。

郑浩点开第一章去看,发现跟记忆中的一般无二。

那种轻松幽默高级调侃原汁原味,十分好读。

嗯!那就先把《明朝那些事儿》的开篇第一章给写出来吧!

这第一章可以取个名字《戏说朱元璋》。

郑浩这么想着,他就开始往稿纸上写字,这开篇第一节其实也就1500来字,半个小时便写完了。

现在他手头有了两篇稿子:一篇关于文学现状的犀利感悟,一篇诙谐幽默的历史戏说。郑浩心想,自己凭着这两篇稿子通过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初赛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明天直接寄出去?

不!我看,还是直接坐车送到萌芽编辑部好了,正巧也可以先跟编辑部的人混个脸熟,打打关系什么的。

郑浩这么想着,他便将自己写的文章缀上名字写上地址,装到了一个信封里面。

随后,他又开始看数学书,他一心期盼,自己这么认真钻研数学,写作助手APP是否也会帮点忙?但遗憾的是,奇迹终于没有出现。

郑浩心想,大概自己的这个金手指只负责帮助自己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吧?要不为啥叫做写作助手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