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113(1 / 2)

  就拿傅恒这次的升迁来说,头等侍卫是正三品,总管内务府大臣也是正三品,但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属于文臣,御前侍卫属于武官,这就算升迁,还是大大的升迁。

  以前大家凑在一起闲谈的时候还只是猜测,现在可以直接把猜测俩字去掉,他们皇上就是明目张胆的在培植亲信。

  傅恒绝对的是前途无量!

  可惜再怎么前途无量也还是要被打发来看小孩。

  乾隆懒得看混账弟弟送回来的“话本子”,又怕里面有什么重要的消息,索性找人过去一起看,还省得他亲自头疼了。

  弘曕美滋滋的出门看故事,他看一张递给傅恒一张,一边看一边感慨大清遍地都是人才。

  看看人家志向远大的晋商,要是真按照他们设想的发展下去,海外殖民地都得让他们给弄出来。

  虽然说起来很不道德,但是听起来真的很爽。

  赶快点赶快点,赚钱赚钱赚钱。

  话说回来,大清的商人在海外赚钱需要给朝廷交税吗?海上有倭寇吗?出海的商船能平安回来吗?

  小果亲王有许多小问号,傅恒傅老师负责解答。

  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入朝为官后自然会知道。

  商人在海外赚钱要不要交税得分情况,如果一去不回自然不用交,如果带着货物回到大清,那还是得按规矩交税的。

  海关那边具体什么情况他不清楚,估摸着海关衙门自己也晕乎着,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把规矩定下来,也许和亲王回来规矩就定下来了吧。

  至于海上的倭寇,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前朝倭寇声势浩大,主要是因为朝廷执行海禁,而沿海的商贾不愿意困在岸上,宁肯偷偷摸摸的出海也要出去,所以才有那么多“倭乱”。

  所谓的“倭乱”,绝大多数都是亦商亦盗的浙闽两省人,只有极少数的日本浪人参与其中,而且这些日本人往往受雇于中国大海商。

  他们以海外贸易为生,遇见打得过的就是倭寇,遇见打不过的就是正经商船,身份转换极为灵活,哪个有利用哪个。

  前朝倭寇那么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隔壁东瀛发现了一个银矿,而且那个银矿的产量相当的大。

  他们脚底下这片土地有铜有铁,银矿还真没多少,自从东瀛那边出现了大银矿,闽浙沿海一带的商人就坐不住了。

  他们这边地大物博除了银子什么都有,东瀛弹丸之地运气好出现个大银矿,此时不去更待何时,于是海上一片一片全是前往东瀛“以物易银”的商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