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2)

莺华城,东临瀚海,西辟广径,南望青辽,北被大江。千年的岁月里不仅是世俗王家必争之地,是百家争斗的战场,更是千山相会的风水宝地。它是神仙游走,王贵频流的繁荣之都,同时也是第五十三届千山会的会址。本就喧嚣的城市这一个月来更显热闹,各门各派行走其间,真人、大仙、尊者在人们目所难及的庭院、酒楼、宅府相互问候,探问修为。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仙在此地学习前辈的经验,观摩师兄师姐的修行成果,这其中不乏四处走动,盼着拾掇个把神器残片、功法半部的投机者。仙人之外,凡人也在此处讨口子,神仙老爷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来此处体会人间烟火不失为一种度假。

姜丰斐对于这座城还算熟悉——要在中原做生意就绕不开它,姜林澜姐妹毕竟出自城市,也不至于见怯,但姜泽是第一次到这样的城市。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人声鼎沸,看到这样的熙熙攘攘。他很想去尝尝刚走过去时看到的飘香四溢的肉卷,很想在街口那几乎座无虚席的茶馆里坐下听一场说书,甚至很想往那条繁华中僻静的巷子探探,但他不能让这一大队人等他一个外人,所以只能是他的目光代他暂作停留。

在摩肩接踵的街道上行走,姜泽却在神游,整理思绪。他本想把这趟远游推掉,他从来不是喜欢人群的那种人,但他没有忘记自己还有事情要做:寻仇。要成此义举,便要精进修为,要想精进修为,就不能在大山背后闭门造车,他迟早要踏足中原,那么不如趁早。而且,借着大会,他说不定可以得到仇人的情报。姜泽不打算入哪门哪派,他没有忘记竹君和乾元真人见面时的态度,冷漠中透着戏谑,他是看不起这些大宗门的,而姜泽相信老先生的判断,如果老先生希望他投靠宗门,那他当时应该更热情才对。

他们到达大会方提供的旅馆并安顿好。明天,千山来会,看仙界最前沿的参悟,最极致的武道。

相较于兵戈相见的武科,千山会的文科采取更为复杂的举制。首先是考试,各派长老推荐弟子共百名入会,由朝廷出题考察;接着是辩论,取一佰之拾,称为‘善才’,由此十人及会方三位师长敲定辩题,敲定后,供善才一天,回专房思量下笔,所成文稿张贴在榜,此为长论,张贴一天后,善才分两队,各抒己见,用时不长,故为短论;最后,经仙门各众投票及师长品评,筛出三甲,为冠元、鹤眼、探莲。

其三得秘传仙丹,其二得师长书画,其一得一问,必答的一问。

这天姜泽他们起得很早,但还是没有占到前排的位置,姜丰斐在第一、二排看到了铺盖的时候才大呼失算。他们在倒数第五排就座,在这里,前排观众的脑袋占据了很大的视野。

会场是一个双环状的结构,环的外围是观众席,环中则是一片空地。他们在其中一个环,有两个通道通向另一个环,姜泽猜测那是武科的场地。

上午巳时(即九点),观众席便已坐满,在人满为患的席位后,还有人挤着,踮着脚想看看文科的决赛。奇怪的是,在中央的空地上,在热闹中安静的空地上,有一个人盘腿闭目,似是在打坐运气。

负责品评的师长终于在所有人的注目下一一入场,入座。其中貌似相对年轻的一位站起来,介绍起诸位师长和接下来将要发言的选手。

“诸位。”

当他开始发言,一切低声的,高声的议论消失了。

“今日我们聚集于此,来看最前沿的参悟。老朽在不足惜的生命里,已历经无数次千山盛会,但每每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看到诸位道友为着天地间的真理聚集于此,老朽仍不改欢喜。”

他顿了一下,含着笑扫过在场所有人的面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