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麦田里的身影(1 / 2)

侯权民家的麦田一大部分在村子的南边,有一少部分在村子的北边。

不仅侯权民家如此,村子里大部分农户的田地都是这样分布的。

村子南边的地是平地,水源也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块都可以称为水浇地。

营上村人口多,耕地却不算得上多。好地赖地算上,也就一亩左右。

这几年,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自然气侯也适宜,家家户户的庄稼长势都很不错。

出了村子,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仿佛像一块巨大的绿毡一样,覆盖在原野上。

侯权民小时候,地是生产队集体的,记事以后,才分到了一家一户。

后来又经过了两次调整,地块才固定下来,形成了现在这个格局。

父亲在世的时候,他年纪小,很小到自家的田里来。偶尔来一次,也是跟在父亲或母亲的身后。

父亲去世以后,种地的责任落在了母亲肩上。侯权民也长大了,自然要为母亲分担一些身上的责任。到自家田里的次数多了起来。

在麦田边行走,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这让侯权民想起了曾经流行的一首歌: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层层麦浪一层层绿......”

今天有点风平浪静,并没有掀起层层麦浪。只是在侯权民的心里,稍稍有一点波动而已。

今年麦子的长势普遍不错,不管是谁家的,放眼望去都是一样。

麦穗刚刚长齐,麦芒下面的绿壳内,麦粒儿正处在孕育阶段。

脚下的土地松软,踩上去感到有一些温度。

侯权民沿着田埂,来到了自家的麦田边。

这是自家几块田地中的一块,夹在大片的麦田中间。麦田的一头挨着一条乡间土路。

十天前,他和母亲一起到这块麦田里看过,他很关注自家麦田的长势。

麦田里有几株燕麦,明显高出小麦许多,显得有点不齐整。

侯权民沿着麦垅走到田地里面去,要把杂在小麦棵里的燕麦拔掉。

这些燕麦是小麦中的另类,如果让它长成结籽,会影响到小麦成熟后的纯度。

拔去燕麦跟除去麦田中的杂草一样,是在维护麦苗健康地成长。

这块地的麦垅很长,从这头到那头,足有几百米长。

这块地是最早分到农户的。最初分下来的时候称“自留地”。

后来生产队里的田地都分到各家各户了,为了跟其它几个地块的区别,这块地保留了“自留地”的叫法。

能称为“自留地”,当然在自家几块地当中,地质是最好的。

各家都在用心地经营这块地,侯权民家也是如此。

由于各家所用的小麦品种不同,虽然长势都不错,还是有些小小的差异。

侯权民从地头进去,不断向里面深入。快到另一头的时候,抬头向前一望,眼前出现了让他有点尴尬的一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