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好邻居蜘蛛侠18(1 / 2)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半个月,择天依旧没有回来,这段时间一直渺无音讯,除了有一次魔方短暂激活了几分钟。可是达西尝试了几次,直到魔方重新沉回地面,都没有得到择天的回应。

奥利弗除了偶尔和达西聊上几句以外几乎一直在锻炼身体。实际上,他也没什么事情可干。达西在奥利弗的指点和自己的练习下。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可以几乎完美的控制自己的力量。

达西倒是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睡前会进入修炼空间锻炼力量的控制。偶尔还会找奥利弗讨教几招。不过,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两人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谁都没有提关于系统和超级英雄之类的话题。

那条来自朱珏的腰带,也在头天晚上还给择天以后再也没有拿出来用过。他甚至不知道择天偷偷给这条腰带续了期。

对此,唯一的知情人格温小姐表现的十分惋惜,有一次甚至提出要不把腰带借给她,她可以替达西出去行侠仗义。但是考虑再三以后达西还是找借口回绝了。至于,达西为此在心里盘桓的三千个借与不借的理由,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总之,达西的生活出乎意料的回归了正常,一切都好像回到了择天觉醒之前。

不过,还是有些变化在悄然发生,首先是彼得,他开始经常性的失踪,尤其一到放学就看不到他。上课时候的状态也开始萎靡不振。甚至有一次在物理课的课堂上打起了鼾!

于此相对的,皇后区到曼哈顿区多了一个十分活跃的“好邻居”。他穿着一身红蓝配色,胸口印着白色蜘蛛图案的紧身衣。在街道间快速的穿梭。时不时的就会帮警察们捉住一些在逃的劫匪,或者顺手搭救谁家爬到树上的小猫。

没人知道他叫什么,不过鉴于他荡来荡去的和爬墙的方式,号角日报的记者本·帕克给他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蜘蛛侠”。

不过根据达西有一次在彼得家蹭饭的时候本叔所说,号角日报的内部对于蜘蛛侠这个名字其实颇具争议。矛盾主要来自号角日报的老板乔纳森·詹姆逊,他提议应该叫“臭虫”或者“虫人”什么的。还好,没有人听他的。最后“蜘蛛侠”这个名字就变得广为人知了。

对此,学校里也是风声鹊起,尤其是福来士·汤普森(闪电)对此尤为起劲,他摇身一变成了蜘蛛侠的头号粉丝。不过要是他知道,蜘蛛侠实际上是那个曾被他欺负,然后又害他鼻子上打了两个礼拜夹板的彼得·帕克,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但福来士本人对此却是无所谓,他根本不关心蜘蛛侠面具下面是谁,关心蜘蛛侠身份的另有其人。

半个月前的“狂笑之夜”,彼得·帕克的叔叔本·帕克遇袭,导致潜藏在彼得体内的绿魔人格沃斯彼尔德占据主动。横扫了上东区整个黑帮势力。虽然那晚的装扮和后面的蜘蛛侠制服大相径庭,但是相似的行动模式还是引起了不少人怀疑。其中,有不少被整的比较惨的黑老大,甚至已经开始发布悬赏令,这给彼得造成了不少的小麻烦。当然这些“小麻烦”最后都被打包送给了纽约警方。这使得本来就实力不足的上东区黑帮势力更是雪上加霜。

上东区属于上城区,这里的黑帮活跃很快就引起了上层的关注。3天前,纽约警局接到命令扫荡了上东区。把最近这几个坟头蹦迪的小帮会直接清扫殆尽。报复蜘蛛侠的事也就此不了了之了。对此,一直在关注此事的达西也是大松一口气。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的彼得·帕克,甚至忍不住在食堂里欢呼了一声。

不过这件事彼得和达西相互直间并没有交流,原因是彼得并不知道达西就是紫皮先生,或者说泷。事实上,彼得的记忆自那晚冲出家门以后就凌乱不堪了。他只记得自己冲出家门以后,达西似乎追了上来,但根本追不上身怀异能的自己。然后一个充满杀意的意念控制了他,就好像自己被隔离到了镜子的另一端。直到有一个人出现,帮助了他。

等到他回归身体控制的时候,他已经身处于上东区的某个天台之上,生前是那个帮助了他的人,泷——假面骑士·泷,彼得看过关于他的报道。

“见鬼,他还看到我的脸了。不过他也是老牌英雄了,应该不会暴露我的身份吧?”此刻,红蓝制服的蜘蛛侠,正坐在恶魔厨房的派恩塔上,俯瞰着整个恶魔厨房。

这里并不是他的活动区域,或者用漫画里常用的设定来说,这儿不归他管。他在这里为的是一件私事,或者说私人恩怨。这得从他获得能力的那时候开始说起。

两个月前,梅姨得了一场大病,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彼得一家,背上了巨额的医疗账单。为了给梅姨治病,彼得趁着去奥斯本实验室见习的机会报名了那边的基因药剂临床试验。

这场临床试验原本是为了康纳斯博士研制的“基因修复药剂”组织的。试验非常成功,但是出了一些小意外。原本基因药剂的注射分为两次,第一次注射,是在制造创口以后进行的基因药剂注射。第二次则是试验结束以后注入的中和剂,用来中和残余的基因药剂,避免对基因造成永久性影响。可是这中和剂似乎并没有对彼得·帕克起作用,反而把药剂效果推向了不可知的变化。

一晚上令人煎熬的高热之后,彼得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类似于蛛形纲的奇异能力

首先是感知。彼得原本是个十足的书呆子,除了体育没有哪一科成绩到不了A的,这当然离不开他日常的努力。作为代价,彼得,获得了一副300多度的眼镜。没有这副眼镜,他就是名副其实的睁眼瞎。可那一夜过后,一睁开眼,彼得就感受到了不同。视力恢复是一方面,但彼得觉得自己的大脑处理视觉信号的方法都产生了变化。

正常人类接受视觉信号的时候,往往都有一个关注点。只有在关注点以及其关注点附近的地方,图像才是清晰的。多余的地方会被模糊或者简化。是哺乳动物在亿万年的发展进化过程当中,逐渐演变成熟的一种,节约大脑算力和神经元传输成本的方式。可彼得觉得,自己的两只眼睛好像各自被分成了8个区域,然后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独立的关注点。这让他几乎可以同时关注8个不同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距离感。就好像有人以他为中心绘制了一个坐标系,彼得只需要看一眼就可以知道对应物体所处的坐标。20米以内,这种距离感的精度甚至可以达到毫米级。

其次是力量和平衡感。力量方面,彼得做过测试,可以轻易地单手举起一辆小SUV。平衡感更多的是体现在闪转腾挪上。借助分区视觉的优势,它可以在很小的空间里做十分复杂的体操动作,甚至可以任意的在空中调整自己的姿势。打个比方来说,彼得觉得自己就好像是分布于北美洲的一种“盲眼跳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