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迷云难测219(1 / 2)

   贪墨军饷,最轻也是杀头的罪过。

   要是按照林海潮的说法,那么鄱阳水师军费一事,必定牵连甚广。

   如此一来的话,就不是杀一两个人,很有可能兵部和户部从上到下,要有一大杆子人回炉重造。

   林安内心震骇的同时,他也想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隘。

   兵部和户部,是如何搅合到一起去的,他们之间的勾结又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户部尚书是徐海,北方门阀的领头人,而兵部尚书司徒恭是早年跟随太祖起义军,一路从南方打到北方,为太祖定鼎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师。

   只不过司徒恭和太湖系那些勋爵不同,他是在太祖稳固了在东南的势力之后才加入太祖皇帝的阵营的。

   而且最开始的时候,司徒恭并不看好太祖皇帝。

   那个时候前宰执汪明远还是太祖皇帝的首席军师,在汪明远的推荐之下,太祖皇帝曾数次派人去请隐匿乡野的司徒恭出山,结果都被司徒恭婉言谢绝。

   后来还是先慈圣贤德皇后亲自出马,走了一趟司徒恭的归隐之地,才请得他出山。

   在司徒恭出山以后,便辅佐太祖皇帝一路高歌猛进。

   无论是对叛徒刘豫的讨伐,还是对前莽朝廷大军的征战,甚至是与其他起义军的战争,司徒恭都曾出过关键性的谋略,帮助太祖皇帝取胜。

   所以可以说,司徒恭是一个智谋过人,计策无双的谋士。

   用林安的眼光来看,与司徒恭最像的人,便是前世大明朝鼎鼎有名的神人刘基刘伯温,二者之间唯一的区别便在于,司徒恭一直颇受太祖皇帝重用信任。

   哪怕前期太祖皇帝数次请司徒恭出山,都被他拒绝。

   在司徒恭终于答应出山辅佐之后,太祖皇帝既没有记恨,也没有怀疑。

   并且司徒恭本人的性格也要比刘伯温谦和恭逊得多,不像刘伯温那样孤高自傲。

   大周立国以后,司徒恭曾主动向太祖皇帝请辞,告老归乡,先慈圣贤德皇后和太祖皇帝先后相劝,他才最终留了下来,任兵部尚书之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