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葬礼最后的高潮一幕(1 / 2)

不光是徐知训,在场的所有人都被灵柩吊入墓穴,正待填土之际,杨濛突然爆发的嚎哭声给惊呆了;只见杨濛扑通一声跪倒在墓穴边,继续放声嚎哭。

“外公啊,你原本家境优渥,满腹经纶,前途无量;面对时局混乱,为了天下百姓有个太平安康之世,你毅然投笔从戎,应募从军,后又随我父王杨行密转战江淮,艰苦创业,百死而不悔!

中和四年,舒州刺史高虞遭乱军攻打,弃城逃回广陵;你与张训将军奉命进攻舒州,是你亲手击杀乱军首领吴迥,李本,一举夺回舒州,立下大功!

文德元年,我父王南下宣歙道,将宣州观察使赵鍠困于城内;其兄池州刺史赵乾之率部来援,外公你率部于九华山设伏,一举击溃援军,并趁势夺取池州,再立奇功!”

“大顺二年,淮南节度使孙儒自润州大举南下,号称天兵五十万,欲一举歼灭父王所部;又是外公你,亲率骑兵在广德大破孙儒军前锋,趁孙儒围城之际,攻取润州,断其归路!

此战为父王彻底击败孙儒,在淮南真正站稳脚跟,立下盖世奇功!”

随着杨濛一声声哭嚎,将陶雅当年的功勋一一历数,瞬间便将在场一干元从旧勋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曾经战火纷飞,险象环生的战乱年代中去了,往事历历在目,不由得纷纷感叹不已。

而随着上山的一干勋二代们听在耳中,也不由的对父辈们追随先王杨行密征战淮南的那段峥嵘岁月,心生仰慕,心而往之。

只听杨濛继续情真意切,满含热泪的扯着嗓子嚎哭道:“景福二年,宁国军节度使田覠久攻歙州不下,是外公你凭借宽厚之名,一举拿下歙州城,并对前刺史裴枢以礼相待,将其送归长安,仁义之名广播四方!

天复二年,你参与平定田覠在宣州的叛乱,成功除掉辖治内顺义军使汪武这颗毒瘤!

天佑二年,割据两浙的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鏐因睦州刺史陈询叛乱,遣军围攻睦州,外公你奉命领兵支援,大败浙将钱缢,王球,以及号称吴越头号名将的顾全武于睦州城外!

恰时,衢州刺史陈璋亦叛附父王;你与陈询,陈璋合兵取婺州,大败浙将钱镖,并生擒婺州刺史沈夏!

为我大吴一举拿下睦,衢,婺三州,彰扬我军威,扩辟我疆域!”

伴随着扑扑扑的掩土声,杨濛如诉如泣的嚎哭着,将陶雅生前的战绩和功劳当着偌大一群人的面如数家珍般的述说出来。

这可比李俨那封文绉绉,干巴巴称颂陶雅丰功伟绩的诏书,效果要强烈得多;在灵柩下葬之时,杨濛以此种方式行此等之举,这才叫真正的盖棺定论!

“外公啊,你镇守歙州二十余年,选将练兵,保境安民,节用简政,善待百姓;使歙州三十万百姓得享太平安康这么多年,实在是功莫大焉!

外孙相信,歙州百姓会世世代代感念你的恩德,子子孙孙都会铭记你的英名!”

嚎完了这句,掩面抽泣了几声,忽又转头望着陶敬昭,继续哭道:“天佑六年,抚州刺史危全讽反叛,大舅父你奉外公之命,与歙州步军都指挥使徐章兵出歙州,攻袭饶信二州;信州刺史危仔倡(危全讽之从弟)请降,饶州刺史唐宝弃城逃遁。

虔州刺史卢光稠随后亦归附大吴;由此,我大吴完全控制镇南军,彻底平定江西之地!

真乃虎父无犬子也,你父子二人皆为大吴立下不朽之功,乃大吴之栋梁!

我父王在天之灵,也定会倍感欣慰!”

陶敬昭深受感动,眼圈儿一红,谦虚的道:“不敢,不敢!为大吴效力,乃我陶家本分也!”

“公子,这些日子你为家父葬礼操心操劳,着实劳累;今日又这般一场嚎哭,当心身子骨,快快请起来吧。”陶敬昭说着,亲自走过来要搀扶他。

“唉,随着外公入土为安,当年威震江淮的三十六英雄又折一大英雄矣,如今可就只剩下……”杨濛不为所动,煞有介事的掰着指头数了又数,在惋惜的叹道:“如今只剩下十三人了!”感叹完了这句,才顺势站了起来。

只见他又后退数步,呆呆的看着渐渐被尘土掩盖的灵柩,默然不语。

此时此刻,除了扑扑扑的尘土扬洒声,偌大的墓穴周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若有所思。

其时已是夕阳落尽,暮色渐起;暮风拂面下,更容易扯动人的思绪。

不得不说,杨濛在这最后关头的这一场倾情表演,彻底夺走徐知训头顶那圈已经失色不少的光环,使得自己重新找回了主动权,一举成为这场葬礼最后高潮的绝对主角!

其重情义,知礼数,念旧恩的形象真正完全竖立起来了。

那一声声外公,大舅父听在耳中,是那般情真意切,丝毫不让人有违和感。

杨濛什么话都没有多说,只是事实求是的列举了陶雅生前的功绩,顺带也提了一下陶敬昭;但此举不仅将现场所有人的思绪拉回到那段战乱岁月,更让人重新想起这大吴的天下,乃是先王杨行密率领一干志同道合的好兄弟们,闯过丛丛荆棘与险阻,于鲜血与烈火之中,百战而奋斗来的。

这大吴的天下终究还是杨氏所创,可如今呢……须知先王过世才仅仅八年呀!

在场的吕师造,蒋延徽等位列三十六英雄的旧将,更是感慨万千;不少人举目望向杨濛,见其默然静立,双目红肿,尚未发育完全的身躯显得是那般的无助,暮风轻轻撩起他额角的鬓发,清秀的眉目中带着几分英武,其气质和外形轮廓酷似当年的杨行密,心中难免愈发有感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