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28(1 / 2)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这对读书的重要性,几乎再没有什么事可以与之相比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天下第一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读书这件事,只能算是一件好事,如果说它是天下第一好事,似乎有些夸大其词。

而这种想法,正是问题之所在。

之所以说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并不是因为它比其他好事更大(因为读书所带来的好处,是难以与其他事物所带来的好处进行直接比较的),而是因为它比其他好事更方便、更普及。比如,权位,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它在许多人面前却无法得到。有的人,虽然想当官,但是却没有那个命。有的人,虽然想当官,但是却没有那个钱。有的人,虽然想当官,但是却怕事、怕惹麻烦。有的人,虽然想当官,但是却怕贪污、怕受贿、怕“双规”、怕“进去”……当官的好处虽然大,但是,这一系列的“怕”却足以把想当官的人吓退。财富,也是一个好东西。然而,它在许多人面前也是难以得到的。要得到财富,需要有眼光,需要有能力,需要有魄力,需要能忍耐,需要能坚持,需要能冒险,需要能拼搏……弄不好,还可能倾家荡产,甚至丢掉性命。得到财富的好处虽然大,但是,这一系列的“需要”却足以使想发财的人望而生畏。

读书则不然。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拿起一本书来看,你就可以得到。它不像权位和财富那样,有那样多的门槛和限制。它既是大众的,又是平等的。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敞开大门的。

读书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提高人的素质,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变得高尚。从小的方面说,它可以增长人的知识,丰富人的语言,愉悦人的心情,提高人的生活品位。正因为如此,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读书。有的书,人们甚至要反复地读,以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乐趣。孔子读书,有“韦编三绝”的故事。鲁迅读书,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佳话。一个“破”字,足以表现出他对读书的酷爱与执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些名言警句,都生动而又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读书,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他将孤陋寡闻,无知无识,没有修养,没有品位。他的生活,将是多么枯燥、多么乏味、多么没有意思啊!

因此,我喜欢读书。我始终认为,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凡读书之人,皆应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好的习惯,书就是知识的源泉,就是人生的方向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么说,人,是离不开书籍的。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读书,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位有修养的人。读书,让我们受益无穷。

西汉的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晋代的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油灯,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从而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使我认识到,不论是什么人,读书都是最好的出路。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读书,争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书,是知识的宝库,它使人类的知识不断积累、发展;书,是知识的源泉,它使人类的智慧不断发掘、发展;书,是知识的明灯,它带领人类走向那光明的大道……因此,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在书的世界里遨游,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当作一种乐趣。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书,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启明灯,它带领我们走向那光明的未来。因此,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对于世界的认识顿时变得明晰起来。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这个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是历史的沧桑。可以是天地的沉浮,可以是……;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的星空与神圣的道德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生存。赵怀玉曾说过:“相期在千载事,要须读五车书”,可谓大有沉痛语,堪称读书论绝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