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出殡117(2 / 2)

最上面放一个馒头盖住,用一双筷子竖立穿孔,上面再盘一些染红的粉丝。此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等,在出殡时都将随棺下葬。

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五寨一带,还要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

厚重的棺木,人手少了就比较吃力。于是,抬者由8人增至16人,后来增添的四人均是林知功生前的好友,他们十六人俗称16杠,一齐将棺木送到坟地。

抬棺人手众多,既便于做到这一点,前呼后拥,又显得气派。

棺木抬起之前,死者的长子双膝跪倒。手捧烧纸钱的瓦盆,痛哭失声,然后把玩盆在地上摔破。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

轮到林盟履行这一个程序,付玉递给他一个古朴的陶盆,林盟跪在地上,手里高高的举着那一个陶盆,他怎么样也不想将那个陶盆摔在地上。

他身后的几个堂家叔伯又是说又是劝的,才终于将林盟那个高高举起的手按在了地上,陶碗直接碎了一地。

摔过“丧子盆”,出殡便正式开始了。一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院门时,要大头在前;出了门后,都要掉个头,一直抬到坟地。原来人们认为死者躺在棺木中也象人站着一样,出门头向前,等于回首瞻顾家园,表示了对人世的依恋;出门以后头朝后,等于再不往后看,一往无前,直奔西天乐土。

出殡队伍最前面有开路的,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纸或白纸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

抛撒引路纸钱,以示买通沿路鬼魂。次为仪仗、各种纸扎,粗、细乐班、由外甥或孙子扛着的引魂幡、扛条凳的,然后即为牵缆持丧棍的孝子,孝子之后是棺木,棺木后跟着的是女眷和步行的亲友。

因为这林知功只有林盟一个儿子,林盟也没有嫁娶,只能让林盟的那些个堂弟们扛着引魂幡和条凳。

送殡队伍至人多处或大路口,还要停灵路祭,鼓乐也要停下来演奏。(这个效果其实就跟游街差不多,只不过不用在回到林盟家里了)

送葬的队伍缓缓前行,人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林盟走在棺材的侧面,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和痛苦。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陪伴父亲的棺木前往墓地,他将永远失去父亲的陪伴和关爱。

送葬队伍中,除了林盟和他的家人,还有村里的乡亲们和父亲生前的朋友们。他们默默无言,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逝去之人的尊重和怀念。空气中弥漫着哀伤和庄重的气息,让人肃然起敬。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周围的一切景象都显得如此凄凉。道路两旁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逝者致哀。林盟看着这一切,心如刀绞。他想起了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那些温暖而美好的记忆在此刻显得如此遥远和虚幻。

队伍渐渐走出了村庄,来到了通往田野间的大路之上。

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正停在大路的一侧,车子的玻璃关的严严实实的,仿佛车里的人不想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身影。

领头的付玉当然不是二百五,他敏锐的发现了车里面坐着的并不是别人,正是此案最大的幕后黑手林栋,他身边还坐着一个穿着打扮十分带有民族色彩的男子。

车上的林栋见丧葬队伍经过之后,他缓缓的摆了摆手,向着出村的桥上走去,不知道去往何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