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孙儿太想进步了(1 / 2)

走出武英殿,朱允熥心里也很感慨。

老朱的心里,有太多的事放不下,太多的事要处理。

国家这么大,要治理。

藩王那么多,要管理。

继承人未定,要操心。

他多么希望朱标还活着,那怕不为亲情,只为了他朱元璋安稳放心的老死。

可惜,他现在怕死,怕现在死了,大明后继无人……

好在,那本书上说,还有六年。

六年,希望是真的吧,如果真的有六年,那就太好了,一切,都来得及。

他基本上已经选了朱允熥,而朱允熥也表现出了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能力和性格。

他很让老朱满意,所以,这六年时间,老朱有信心,把朱允熥培养的和朱标一样,乃至,超越朱标!

……

朱允熥回头看了眼武英殿。

那个一介草民逆流而上的朱重八,跟着妻子马姑娘死了。

那个拼命起义缓称帝王的朱元璋,跟着儿子朱标也死了。

现在站在那里的,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洪武一朝朱元璋。

……

而自己,朱允熥,应该要为这个老人,肩负起大明的江山!

转身,去挑选了一些侍卫,随即坐上车架,朱允熥再次出宫,向开平王府而去。

而朱允熥离开皇宫后,东宫的朱允炆就坐不住了。

他已经知道,朱允熥是去开平王府的,开平王常遇春是朱允熥的外公,虽然已经死了,但开平王府的影响力还在,常遇春的儿子开国公常升毕竟也是一个勋贵。

从开平王府出去的蓝玉,又是如今大明数一数二的悍将,位列凉国公。

那些武将勋贵都是淮西的,都是亲连亲,关系密切得很。

这就是朱允熥的后盾,是朱允熥的优势。

可以说,朱允熥是朱元璋的嫡孙,是太子和元妃的嫡子,是已逝太孙朱雄英的亲弟弟,后背又是淮西勋贵集团撑腰,真的是根正苗红。

若不是这些年,吕氏有意把朱允熥养废,哪里能轮得到他朱允炆嘚瑟?

可是现在,朱允熥似乎根本不是废物,所以朱允炆的优势,似乎就不算优势了。

而且朱允熥不仅不是废物,先前还处理江夏侯周德兴事件,收服周德兴,让武将们更喜欢他。

还去和蓝玉密谈,现在又要去开平王府……

这一切的一切,都对朱允炆相当不利。

纵然是傻子,也看得出朱允熥这是要参与夺嫡了,而且他优势极大。

原来的他无非是有废物之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名。

可毕竟是传闻,谁也没亲眼看到他就是这种人啊?

现在朱允熥暴露在大众面前,似乎并不是这种人,时间一久,名声变好,自然而然就全是优势了。

这可不妙。

唯一值得朱允炆庆幸的,就是文官集团一定会支持他。

通常开国一朝,武官都位置很高,毕竟是功勋,能打仗。

所以,在洪武朝,武官地位远高于文官,文官基本上被压的死死的。

这也是老朱有意为之,毕竟武将大多没脑子,文官心思就多,老朱不喜欢心思多的文官,不好掌控。

比如李善长,比如胡惟庸,都是人精啊,更如深不可测的刘伯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