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魏国:四战之地的悲哀2508(2 / 2)

“这……”

饶是群聊中皇帝们见多识广,也被魏国的这一番操作给呆住了!

光一个商鞅还不够么?

这是专门给别国输送人才么?

“这魏国地理位置还是太差,几乎和所有的大国接壤,真真正正的四战之地啊!处于这样一个位置,不得不说,是魏国的悲哀!”

大翊皇帝刘信,看着华夏战国时期的地图,最终摇了摇头。

“是啊!这也是强调秦国地理优势的原因,若是将秦国放在魏国的位置,哪怕有商鞅变法,那也未必能够顶得住来自四方的挑战!”

李鸿运讲述的时候,也是看着地图的,魏国的地理位置,也着实让人有些头疼!

“所以说,即便是魏国率先变法而强,但是其他国家,在面对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压力,也会很快跟上!”

李鸿运又想到了魏惠王,也就是语文课本上经常出现的梁惠王,虽然在战场上,魏惠王表现得不怎么样,但是在思想、文化上,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就倒是不小,阴阳家的邹衍、儒家的孟轲、名家的惠施、道家的庄周,以及淳于髡等,都在魏惠王主政时期来到大梁,也留下了一系列的小故事。

比如,寡人有疾……

不过,李鸿运倒是没有忘记另外一個故事!

“魏惠王攻赵时,有个有趣的典故,给你们分享一下。

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不敌,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令田忌和孙膑率军救援,结果孙膑认为魏国率领精锐军队攻打赵国,国内必定空虚,于是便率兵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来了一个围魏救赵。

于是庞涓(魏国将)在打完邯郸后,火急火燎的便往都城大梁赶去,结果便在回师的路上,遭受到了齐国军队的伏击,最终魏军大败!”

“哦?围魏救赵?”

大靖王朝的钟天,对于战争似乎更加感兴趣。

“对!就是围魏救赵!主打的一个围点打援,攻敌必救!”

李鸿运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说道:

“这一战便是桂陵之战,而桂陵之战败后,魏国虽然有所损失,但是相对于正在变法中的秦国来说,还是要强上不少!

而商鞅为了防止魏国在东边的齐国战败,来西边的秦国找回场子,

为了避免遭受到魏国的打击,商鞅便游说魏惠王,劝其率先称王,然后再图谋齐、楚。

于是乎,魏惠王那个时候还是魏侯,便召集宋、卫、邹、鲁等十二国国君于逢泽会盟,并摆出周天子的场面,效法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

本来魏惠王是想以这一次的会盟,重亲确立魏国的霸主地位,但是却遭受了韩国、齐国等大国的抵制,然后魏国又打韩国,齐国再救,结果魏国再次兵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惨败!

这一战,孙膑使用了一个新计谋,叫做减灶诱敌。

也就是齐国分明暗中在增加军队,但是表面上却减少行军的饭灶,以示弱诱敌!结果庞涓中计,率领的魏军主力全军覆没!

而魏国这一惨败不要紧,秦国的战略目标达到了!

本着趁他病要他命的原则,魏惠王二十八年才被齐军打败,二十九年,商鞅便派人攻打魏国,赵国跟着也打魏国,再加上齐国,魏国以一敌三,最终是一败再败!

商鞅也是因为此次的战功,才被封于商地,所以才有了商鞅这个名字,原本,人家是叫卫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