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开阡陌的真正目的2501(2 / 2)

为什么说是之前有?

因为这个弘阳关,现在并不在乾国的手中,而是被郑国夺走并占领了!

“若是想要学着秦国那样,就必须将红阳关给夺回来!不然迁都就是一個笑话。”

蓝岳说完,张信心中又是一颤!

看这样子,蓝岳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效仿秦国迁都。

张信便思考起来迁都之后,会有什么变化:

“若是将都城放在咸阳,这函谷关就万万不能丢失了!不然的话……”

“先生难不成亡了?秦国自商鞅变法而强,只要秦国强大,函谷关就不会有意外!而我们也一样,红阳关丢失,就是因为我乾国弱小,不然,依靠着弘阳关,也不至于被郑国欺负成这个样子!”

张信的提醒,蓝岳也是有过思考,但是他还是没有经受住咸阳都城的诱惑!

简直就是跟君王守国门一般,将自己的国都立在这么靠前的位置,函谷关的军备,想松弛都难!

这个时候,蓝岳又想到了“耕战”二字,这商鞅变法,简直就是将耕战进行到了极致!连把国都放在“前线”这样的事儿都能做出来!

而群聊中李鸿运的讲述也没有停止——

“在咸阳城建好后,第二年便迁都,而在迁都完成后的同一年,商鞅变法真正的好戏上场了!”

群聊中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打断李鸿运,静等着下文,只见李鸿继续说道:

“第二次的变法内容,第一项便是彻底废除井田制,开放阡陌!”

“井田制,相传是夏朝时期,就实行的土地制度,在夏朝、商朝的时候,实行八家为井,同养公田的制度,这便是井田制的来源,那个时候,井田制下,土地公有的成分会多一点。

到了周朝,井田制发生改变,出现了九夫为井的制度,相当于井田制下,属于私田的部分占得更多!

不过这些不是关键,只要知道周朝时期,井田制下,私有田产占据大多数即可!

真正的要点在于,井田制下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够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

“而商鞅的第二次变法,便指向了土地制度!在这个时候,土地买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却并没有一个新的制度,来确定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于是,商鞅便废除了井田制,彻底实行土地私有制度,也就是秦国承认土地私有,并且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至于开阡陌,就是将那些原本属于国有的土地,也慢慢封赏出去,成为私有田产!可以理解为,将秦王个人的封地,全都变成了私人的田产。”

李鸿运不知道的是,光是这一项策略,就已经将蓝岳和张信雷的不轻。

蓝岳作为聊天群的学生,张信作为一国之相,自然是能够理解李鸿运话语中的意思。

废井田还好,允许土地买卖嘛!这个子啊乾国也是有的!

而后者,开阡陌,就更好理解了!

因为李鸿运已经举了一个例子。

什么叫做将秦王个人的封地,全都变成了私人的田产?

秦王的私人封地都没了,国王以下的那些贵族们的封地,还能保得住?

这样一来,与其说是秦王将自己的封地改没了,还不如说是将下边贵族们的封地,全都收上来!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原本替贵族生产的那些奴隶们该怎么办?

这分明是将这些贵族们的土地分给奴隶啊!

这哪里是改阡陌啊!这就是要废除奴隶制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