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你赌一下,是霍光还是王莽?(2 / 2)

进一步削弱外朝权利的同时,将内朝的组织也更加的系统化,从而防范外戚、宦官等人的专权,在刘秀之后的汉明帝、汉章帝两代,都是严格执行着这样的政策,并没有出现任何内外朝权利膨胀的问题。”

“等于说是将内朝的权利也做了一下划分,让内朝的制衡更加有效。”

卫国国君李康脸色一沉说道,他总觉得这样的做并没有解决掉内朝权力膨胀的问题。

而事实也正如李康所想,只见李鸿运继续说道:

“这样做之后,是让内朝的制度更加健全,但是同样没有解决内朝权利过大的问题,若是皇权正常交替还好,但是东汉在汉章帝之后,皇帝们不是年幼就是短命,这样一来,外戚作为皇帝内朝的常客,又一次的走上了权力的舞台,以至于东汉后期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都是宦官和外戚轮流专权。”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鸿运同样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禁让李鸿运想到自己在游戏中,抽卡时拿盟主献祭一般,好奇刘秀召唤陨石时,是不是也拿后代的寿命做交换了。

摇了摇头将乱七八糟的思绪抛走,李鸿运不再乱想。

“一百年……不是年幼就是短命?”

何明被这样的描述给吓到了,自己就是年幼即位,太清楚年幼对于皇权来说是多么的不利。

而若是自己再短命,自己的孩子再幼年即位,再短命,再幼年继位……

何明实在是不敢想象,这样下来,自己的大晋能够存在多久,一百年在何明看来都有些长了。

“这……真是历史长了什么事儿都有啊!”

其他皇帝们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最终大靖王朝钟天喃喃说道。

“那这到底是内外朝的原因,还是皇帝短命的原因呢?”

大眼皇帝周峰一番思索后,开口问道。

“二者皆有吧!总之就是内外朝制度不是不好用,但是对于皇帝,还是有要求的!”

“后来魏晋南北朝,总结两汉的经验教训,又对内外朝制度做了大规模的变革,尚书台变成了更加独立的尚书省,而且总览全国的政务,当然其他分权制约的机构,也相继出现,比如中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出于对尚书省的制约而设立的。”

“一直到隋朝隋文帝将这些制度整合梳理,形成了之前所说的‘五省六曹制’,五省是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秘书省和内侍省,

其中的秘书省和内侍省很少负责王朝政务,实际上的中枢机构也就是前三者,而中枢三省互相牵制,共同向皇帝负责。

而六曹是在尚书省下边设立吏、度支、礼、兵、都官、工六曹。”

“三省同时向皇帝负责?那么其中的权力是如何划分呢?”

大翊皇帝刘信开口问道,在内外朝制度时,是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立,现在多了一个机构,不知道是怎么划分职权。

“其中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尚书省下面设立六曹,明确各自的分工。这一套制度在隋朝之后一直沿用。”

“审议……对啊!多出而来一个审议,让相权三分,让其不能一家独大,妙啊!朕怎么就没想到呢!”

大翊皇帝刘信在看到三省的分工之后,赞不绝口。

“审议……多了一个程序,相权的削弱,就是皇权的增强,这样一来就不怕相权坐大了。”

何明想着相权的三权分立,也是眼前一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