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科举啊科举(2 / 2)

九品中正制,原本是郡中设置中正,作为地方的代表,参与官员评定,然后又有了州中正,于是乎,地方士族逐渐失去评议权力,最终选官权被中央的士族门阀所掌控!

而科举制呢?几乎是倒着又来了一遍!

原本九品中正制,世家门阀把持着选官的权力,而科举制后呢?地方郡中的官员也有了推荐权,这就使得地方再一次崛起一样!

还真就有些差不多!

一时之间,李鸿运就又有些难受了,还真就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这么一分析,科举制神圣的外衣,一下子就没有了!

“你刚刚说了,隋炀帝时期科举制是有限制的,那之后是有所变化么?”

正当李鸿运陷入思索之际,大翊皇帝刘信开口给李鸿运提了一个醒。

猛然反应过来的李鸿运一拍额头,说到:

“这只是科举制诞生之初的模样,官员推荐的限制,在唐朝就有所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明确规定了士人可以投碟自应。

在唐朝,正式确定了士人可以自举、自进的制度,标志着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诞生,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可以自我推荐,那就相当于没有任何限制了!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科举?”

大翊皇帝刘信试问道。

“是的!唐朝在武周时期,还加入了殿试也就是皇帝亲自出题,然后让考生做答,不过唐朝的科举水分还是有些大的,虽然所有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可操作手段太多。”

“于是唐朝就被黄巢这个考了三次都没考上的落榜考生嘎了!”

李鸿运冷不丁的这么一句话,让正在看消息的皇帝们都一愣。

“落榜考生?大唐?嘎了?”这样的三个词汇组在一起,让大魏太子安逸又不会了。

“是寡人理解的那个嘎么?”卫国国君李康眉头一皱问道。

“就是那个意思,虽然唐朝的科举对考生的限制少了,但世家大族把持科举,终归还是有太多的不公平,不管这黄巢到底有没有上榜的能力,反正最后是落榜了,大唐也跟着完了,反正黄巢在攻陷大唐帝都之后,把那些个世家大族,全都给屠了!”

提起黄巢,李鸿运也就不困了,想着历史上菊花帝黄巢干的那些事儿,就有种莫名的爽感!

而聊天群中的皇帝们可都爽不起来,原本以为考试不公平的后果,可能会有些大,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大啊!

自己的江山中,会不会有这样的猛人呢?

把所有的世家大族全都给屠了?

看到这里的皇帝们,不自觉的摸了摸脖子,然后打了一个冷颤。

“到了宋朝的时候,糊名制的确立,让科考变得更加公平了!”

“糊名,也是哦,若是提前知道是谁的试卷,难免会有舞弊的可能!”

讲到宋的时候,杨旗的反应是最快的,毕竟自己的黄袍加身,就是跟着宋太祖学的,因此对于大宋的信息,杨旗会异常的敏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