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宋太祖的集权之路(3)(2 / 2)

各地负责财政的转运使,直接向朝廷负责,原本由藩镇操纵的税收,也被朝廷中央收回,这一点算是对于民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

毕竟各地方节度使,为了养兵割据,各种苛捐杂税一大堆,税收收归中央后,这些不合理的税收也被废除。

这样一来,哪怕藩镇手中有兵,但是没有钱粮,照样养不起兵马!

如此来回折腾几年,昔日里在各地位高权重的节度使们,几乎都被废了武功。”

“这些识趣的老油条,也就顺水推舟,主动放弃了手中权力,从赵匡胤手里领了份闲职后欢度晚年。”

……

看完赵匡胤的这些举措,聊天群里的皇帝们都是若有所思。

“杯酒释兵权只算是一出小戏,能以和平的手段,亲手结束五代十国之乱世,这才是赵匡胤的真本事!”

大翊皇帝刘信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说道,“若是将朕放在这样的乱世,怕是说不定就真的要六代十几国了!”

“是的!要说赵匡胤给北宋留的家底,是真心不错的!

特别是北宋初年的禁军,可以说是强大无比,曾经创下十天急行五百里,而后不经休息,直接野战痛击辽军的战绩。

可以说,这一支禁军,就是赵匡胤成就事业的根本!”

说到这里,李鸿运便又想起驴车漂移的赵光义,不禁有些肾疼。

不过群聊之中自然是没有人知道李鸿运的想法的,只是讨论着赵匡胤的这些策略。

“朕明白了,无论朕怎么做,手中直接掌握的军权才是根本,只有像赵匡胤这般,想方设法的加强中央禁军的实力,地方上的诸多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

杨旗对于接下来该咋么做,也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只要确立了大方向,只要大方向上没有错,对于杨旗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是的!无论如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许些谋略手段固然重要,但是在那样的乱世中,想要真正做到君临天下,千万别想着靠制衡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强干弱枝才是根本!”

对于杨旗的态度,李鸿运双手支持。

“那这集兵权和收兵权我们知道了,后面的那个分兵权是怎么一回事?”

大夏齐王林远开口追问道。

其他皇帝们的注意力,也重新回归到李鸿运身上。

听到林远的问题,李鸿运向群中解释说道:“分兵权,不是说赵匡胤将收回来的兵权,又分封给了其他的将领,

而是指从制度上面,对宋王朝的军事指挥系统进行改革,将整个军事指挥系统一分为三,即枢密院、三衙和兵部。”

“三衙竟然只是军事指挥体系中的一部分?”

当听到禁军的三衙只是军事指挥体系的三分之一时,群里的皇帝们都愣住了!

大翊皇帝刘信开口说道:“原本禁军就已经使用三衙,进行了分权,现在看来,朕对于分权的理解还是不够啊!”

“是的!赵匡胤对于大宋军队的改革,不仅仅是设立三衙,将禁军三分,而是对指挥体系进行改革,

原本禁军统领有很大的权力,一个人就能决定很多事情,而现在将整个三衙放一起,扔到大宋的军事体系中,也只是占了三分之一的权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