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 2)

“而儒家本身就注重君臣礼仪,上下尊卑,经过董仲舒这么一改,无敌了!”

“和皇权、对中央集权的匹配度太高,所以自汉武帝以来,两千年皇朝都是采用儒家的治国理念,当然了,儒家自己也在不断地进化!”

“或者说退化也行,在某种意义上!反正我觉得,让孔老夫子看到后期儒家的模样,估计得气的吐血!”

李鸿运想到了宋之后的儒家,禁不住又是一番吐槽!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若是在我大翊王朝推行这样的思想,那我大翊王朝怕是能续命不少年!”

大翊皇帝刘信心中,不断地推演着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在大翊王朝,君权神授虽然有,但是并没有像汉武帝这般,贯彻的这么彻底!

“确实如此!不过李小子,你对董仲舒的介绍中,一直说的都是公羊儒,这是怎么一回事?”

卫国国君李康点了点头,而后又问向了李鸿运!

经李康这么一提,大家也都翻了翻聊天记录,看到了“公羊儒”的字样!

“公羊儒,或者说公羊学派,是儒家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学派。”李康回复说道,

“而《春秋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除了公羊传之外,还有《春秋左氏传》和《春秋谷梁传》,这三本书都是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作品《春秋》的注释!”

“《春秋》的注释?”

此时的皇帝们自然是都想到了书架上面的《春秋》,看这样子,似乎这《春秋》买对了啊!

“对,就是春秋的注释,孔老夫子写书,讲究一个微言大义,也就是言简意深。

若是没有注释,就难以理解,因此便有了春秋三传。

除了这春秋三传之外,其实还有邹氏和夹氏两家,但是后两者在汉朝的时候已经失传。

所以在汉朝以后,世人想要研读春秋,就必须依靠着春秋三传!”李鸿运将《春秋》和《春秋三传》的区别说了出来!

“那这公羊儒,就是学习《春秋公羊传》的儒生了?”大夏齐王林远问道。

“那这还是要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起!”

看到要讲公羊儒,李鸿运顿时就来了精神,思索一番,心中打了一个腹稿,而后继续发消息!

“汉武帝选择了儒家治国,于是设立了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五经博士分别与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一一对应,每经设立一博士,让这些博士传授各自的家学!”

“而这董仲舒正在汉景帝的时候就任博士,讲授《春秋》。”

“到了汉武帝时候,武帝下诏求治国之策,董仲舒上书《举贤良对策》,主张教化民众,为贤是举,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之说,并说只要不是孔子的学说,全部都绝其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