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1 / 2)

而景帝进行削藩的手段,也十分直接和粗暴,一开始,在抓住诸侯王的一些过错后,便直接下令削去了赵王、胶西王、楚王的几个郡、县。

初战告捷的景帝和晁错,又直接下令削掉吴王的两个郡。这个吴王也就是那个发起“诛晁错,清君侧”的吴王刘濞。

景帝和晁错的这种强硬削藩手段,直接激发了朝廷和部分诸侯王的矛盾冲突,于是就有了之前所讲的七国之乱,景帝诛杀晁错,再到梁王和景帝一起平定七国之乱。

晁错和贾谊一样,都认识到了诸侯势力过大会对中央政权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晁错削藩的手段过于强硬,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激化了朝廷和地方诸侯国的矛盾,让双方的矛盾隐患公开化。

从而引发了一场自西汉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内乱。

虽然景帝在平定七国之乱后,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贾谊的“以亲制疏”,将齐、楚、吴、赵等地分封给了十三个皇子。

将这些地方的国王从疏族,置换成了亲族,而且都是未成年的儿子,也就没有作乱的可能!以此来抑制诸侯王国的势力。

当然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而景帝的改革措施中,更重要的一点是剥夺了诸侯王任免官员的权力,这样一来,诸侯王就丧失了在封国的政治权力。同时对于侯国也采取了相同措施。

从那之后王国就相当于大汉的一个郡,侯国相当于一个县,大一统算是基本完成!

当然,景帝这些改革举措,晁错是看不到的,作为削藩的最大策划者,晁错早在七国之乱时就已经落了个功败身亡的结局。”

大翊皇帝刘信:“唉!这晁错怕是跟贾谊一般,又是一个孤臣!”

大夏齐王林远:“这样的臣子,就是为君者手中的一把刀,但当君王不再为其站台,其下场也是最坏的!”

看到群聊中诸人的感慨后,李鸿运也发出自己对于变法者的看法!

“变法首先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会遭受他们额度报复,就如贾谊遭到朝中重臣针对一般!而且变法如同治病,治疗不好,变法者是要承担责任的!

而对于变法者而言,失去靠山,也就是一旦皇帝不再支持,这些变法人员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就无法保障!而且变法之人是各方矛盾的核心焦点所在,无论成败,也是最容易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而晁错,既是那个触动诸侯王利益集团的变法者,也是没有将大汉病症治好的变法者,还失去了汉景帝这个靠山的变法者,最后也成为了汉景帝削藩的牺牲品!

这几条,全占了!也说不上怪谁,毕竟能够像秦孝公那般支持商鞅变法的君主,几千年也就这么一个!”

这一回,群聊中的六人,倒是没有打断李鸿运的发言,只是各自都在心中默默地记下了商鞅的名字。

感慨过后,李鸿运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是要接着讲下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