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顺53(1 / 2)

伸手不打笑脸人。

送上门的马不要白不要。

而李维与这刘义都没把之前送官一事放在心上。

明末地方官府行政范围也就自己脚下那一亩三分地,要不怎么说自扫门前雪呢?到别人家的地方就扫不动了。

管你什么通缉犯,只要跑的够远总有管不到你的地方。

更别说还是军中。

只要不是什么滔天大罪,往军队里一钻基本没人来找。

正好这刘义还是一名老边兵,自小就在边地长大的男人的生离死别基本也就与军队分割不开了,当兵的命。

李维营中就缺老兵。

一开始把这刘义安排在队伍中间让人盯着,走着走着渐渐聊了几句,然后就越聊越多,干脆就叫到前头来。

走了一天,李维干脆就与这刘义并行了,方便说话,免得一直回头吆喝,也不怕他暴起伤人。

“也怪不得了,一年多不见饷,好不容易送来些,还被克扣的没了影儿,就是那陈三槐?粮饷自西安府送来的?过手就没?”

李维说着叹一声:“那也不能勾结蒙古人啊,若只是因饷银闹事死不了这么些人。”

一路聊着。

李维既知晓了些边兵造反的内幕,更知晓了这刘义投靠他的真实想法。

看小说看的。

小说戏曲话本子,虽不识字,但说书的唱戏的可是在大明当兵的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大戏平时还看不着,逢年过节才有,大头兵平日守着墩台城墙,一年苦熬就指望这一两回热闹。

而刘义被抽了一枪后直接没了抵抗能力,路上被捆着时胸口刺痛,回过味来就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头一回,他亲身感受到了那只有人家口中杜撰出的强横力量。

李维听了只是讪笑。

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儿。

但这份力量在他看来,又强又弱的。

如果可以,他更想要记忆里那些未来小说中的其他金手指。

仅凭这匹夫之勇,在这混乱的时局中根本看不到未来与希望。

这不,再过安塞城时,自延川逃难来的难民更多了。

李维在诸多哀嚎的难民中行过,有人认出他一行人,竟把孩童丢在前头指使他嚎哭以求活。

本是初春二月,在那枯瘦的大头娃娃的尖利哭声中,寒意直往李维背里钻。

刘义此时做起了开路的,纵马上去抽打马鞭作响,吓的那娃娃拼命乱爬,众骑卒被难民围观紧张起来多有拔刀威吓的,使得众难民不敢接近。

车马这才从安塞城边挤了过去。

“李爷,下回采买护送得把旗子带着,这地界不安生,人马也得多安排。”

刘义总能蹦出点小经验,李维深以为然。

这军旗确实得弄。

正说到了保安买什么布,做多大的旗,做多少面,在路上又途径一处故地。

白家寨子。

瞧着那被肆虐过的寨子外头新起了好些坟墓,又有人领着新募的佃农在寨子外头挖沟刨地,勉强有些人烟。

没有再回到案发现场的想法,一行人闷头过路。

再两日,李维率队回到保定,先找参将报备归营,随后赶回驻地。

还未到地方,赵有山一伙数十人便赶紧来迎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