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黑日与红日的碰撞63(1 / 2)

---------第三节---------

有这么一个问题,先祖是什么?

可以是一个家族的开创人物,也可以是一个姓氏中,无可争议的代表,更可以说是多个血脉分支,那最为顶点的源头。

可以是平凡的,也可以是高贵的,更可以是惊心动魄、神秘莫测的。

他们的一生或许并无闪耀之处,不过传宗接代而已,也或许声名赫赫,影响历史变革。

不论是哪一种,当他们的名字被记述下来,并留给后裔们知晓以后,有多少人会去畅想先祖的风光与磨难呢?

在这当中,如果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祖辈,那绝对是令人羡慕的。

因为不需要这个家族后裔出力,世人就会去追溯这位先人的过往,将对方的事迹编撰成册。

这些典籍或抱有强烈的主观情绪,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或抱有愤慨的批判精神,字里行间一无是处,也或许另辟蹊径,以更多的视角去阐述头脑炸裂的观点。

不论是哪一种,后世之人都不得不承认,他们无法以一个创世神的眼光去描述已经化为尘埃的历史事件,所谓的认知和理解,也只是不同书写者的代代传播和总结罢了。

在此之间,由于各时代下的人文风情,对每个人的精神信念施予了不同的影响和塑造,因此,记忆者有可能会生出这样的困惑,那就是“我”眼中的“他/她”,是否与真实存在的人物一模一样呢?

这样的疑问很难得到解答,就像女术士席琳以及一大票出生于十四世纪的新生代巫师,他们绝对无法接受,在典籍中得人尊重的先贤,会以非智慧乃至非理性的面貌,去做一些与传播形象截然相反的行为出来。

是的,正因为无法想象、正因为在心底里无法自洽、正因为挑战了经年塑造起来的认知模型、正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不能为之……

那么,“是”的对面就是“否”喽?

如果“说不通”,它就一定是“没道理”喽?

我们多在“可能性”上争夺比重,那么最高者能够认为是在“必然性”上摘取到桂冠吗?

更有趣的是,这些说法不会错吗?质疑它的人就一定对吗?

思维的碰撞滋生出更多的可能,便如红黑二色,前色偏暖,朝气勃发,后色内敛,擅形勾勒,于是,得朱者肥,得墨者瘦。

如此,若妄加相融,岂不混沌错乱?

可在一明一暗,一放一收之间,二色虽对立强烈,却又能完美统一,彼此厚重且凝练,热情而精雅,正可谓亦庄亦谐。

然而,既有“存在”之相,自有“中立”之别、有“本质”之心、有“超越”之志、以及“虚无”之念。

所以,“现在的我们”站定在什么样的立场呢?能够与“过去的他们”感同身受吗?身处在殊异的阵营之下,可以做出公正理智的客观评判吗?

因此,让我们将视角眺望到历史的主舞台,眺望到那个没有任何人去记述的荒谬时代当中——

复活纪元1220年8月,克雷伊登市,福克大道221号,希拉尔之家,镜子阁楼。

“该死的?!伊斯米尔,你是怎么做到的?!”

“哈?我,我不知道,不是你让我‘A’的吗?丐洛特?”

“别用那个该死的发音,我告诉过你,不是‘A’,是“Ard”,嗯……我从没见过能这么快学会法印的人。”

“唔,我也不太理解,好像突然间……突然间就觉得理应如此,就好像10以内加减法,我的认知,不,是我的启蒙……等等!我受到的教育应该不包括这些,可为什么……我的记忆……我好像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过这些信息,作我老师的是……等等……怎么会是你?!”

“这里的气场不对劲,你没发现吗?我们根本没有开口说话!我们的身体也不受控制!”

光影游移,尘埃漫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