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铁铺生息(1 / 2)

正午时分。

在庆丰县偏离热闹地段的位置,许一修终于打听到打铁铺。

这一排店铺卖的东西都大不入流,有卖农具的、有卖粗布麻料的、有卖竹木桌椅的……除非有这一方面的物资需求,不然一般人很少会逛到这里。

相比热闹的主街,这里就显得冷清了不少。

从路人指引得知,这条街里有两个打铁铺。

街头有一家,街尾有一家。

顺着路走,许一修先是去了街头这一家。

街头这家的打铁铺规模不算小,两边的墙上都挂满了铸造好的铁器,大部分都是刀具,并没有剑这一类的。

老板得知许一修想要剑,便对他道:

“小伙子,我这搞不了那玩意,你去后面的陈老汉家看看吧,早些年陈老汉会铸剑,说不定还留着几件。”

不得已,许一修只好朝着街尾那家走去。

他瞥了眼远远地跟着的柳芊芊,有些无奈。

这妮子看样子是赖上了自己了,一直保持十来米的距离跟着。

走了几百米的路,总算来到了街尾。

许一修看着眼前的打铁铺,心里有种不妙的想法。

这家打铁铺的店面实在太寒酸了,就连一块像样的招牌都没有,若不是看见里面的烧铁炉,别人还以为里面已经倒闭了呢。

许一修看着躺椅上闭眼瞌睡的老人,开口道:

“陈老汉,陈老汉,听说你会铸剑是吗?”

陈老是一个年入古稀的老人,身材十分瘦弱,他听闻动静,缓缓睁开浑浊的双眼。

看着许一修,倒是有些疑惑,也有些耳背,“嗯?”

许一修只好重复了一遍。

陈老总算听清楚来者何意,只不过他有些唏嘘地摇了摇头。

“小伙子,铸剑老汉我倒是会,只不过老汉我这副身子骨已经拎不动铁锤咯。”

随后他目光看向外面,有些释然地自顾道:

“等卖完了剩下的几件,老汉我也快到时候了。”

许一修沉默了一会儿,扫视了一眼两边的墙面上,只是零星地挂着几样已经蒙尘了的刀具。

想到了什么,他不由问:“陈老汉,既然你年事高,那你的膝下呢?膝下的子女不会帮你经营吗?”

“哈哈哈——”

许一修说完这话,陈老汉躺在躺椅上就哈哈大笑了出来。

许一修讶然地看着他。

陈老汉大笑完,咳嗽了几下,才说道:

“小伙子,你不是本县人吧?”

“呃,不是。”

“本县的人都知道,老汉我是一个老黄瓜,焉死到头来也没有结下瓜果。”

“冒犯了。”许一修看了他一眼。

陈老汉满是斑纹的脸恢复平静,摆了摆手,语气有些唏嘘,说道:

“倘若你是早些年来,老汉我还拎的动锤,这笔买卖就成了。”

“可惜了,请回吧。”

不过许一修并未转身离开,他看着屋内的凌乱场景,再度沉默。

“……陈老汉,不如你教我?”

许一修心中有个大胆的想法,他看着躺椅上的老人,如果他答应下来的话,甚至接下来的计划都逐渐明朗起来。

陈老汉听见这话,似乎是感了兴趣,他稍稍坐直了身,肘弯撑着一边的椅靠,似笑非笑地盯着许一修。

“小伙子,你这话倒是很有意思。”

许一修闻言,接着道:

“若是陈老汉愿教,我愿意拜你为师,给你养老。”

这回,轮到陈老汉沉默了,他看着旁边锈迹斑斑的炉灶,不知在想什么。

许一修见他这样,貌似有戏,他接着说道:

“陈老汉,实不相瞒,我自幼便成了孤儿,四处浪荡,也习得了一些武艺,只差了一把长剑傍身。”

“若是陈老汉肯收留,我许一修绝无假话。”

陈老汉心中也知道,许一修是真的想要一把长剑,以自己这点家产,人家如何看得上?

区区因为一把剑,就让人家给自己养老送终,陈老汉心中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这关。

他说道:

“既然小伙你真心想要一把剑,老汉我教你便是,也好过把手艺带到棺材里头,不过……”

他稍一停顿,“不过,给我养老的话就算了,老汉我就没那命享福。”

“大不了,算你欠老汉我八十碎银,等你还清了八十碎银,便可带着铸好的剑离开。”

许一修听完,也觉得有道理,先铸好剑再说,至于其他的,以后是什么变化也无法预测。

“好,那多谢陈老汉了!”许一修抱拳道谢,这么一来,他可以在这里好好发展一波了。

“外头那个女娃,是一起的?”

陈老汉见外边的树头下,俏生生地站着一位女子,目光时不时地往这边看来,不由好奇地问。

许一修有些犹豫,要是带上她,累赘且不说,可能还会遭陈老汉的嫌……

“是的话,就喊进来吧,不嫌弃的话,后院正好有两间空出来的偏房。”

“好吧。”

柳芊芊得知可以跟着一起住下,心中很是激动,又十分紧张。

她感激地谢过两人,便很自觉地在屋子里打扫起来。

半天的功夫,陈老汉的打铁铺面貌焕然一新。不仅门面工整了,地上、炉灶上的灰尘清扫干净了,就连角落的蜘蛛网都被清开,挂在墙上的几把刀具也露出了崭新的轮廓。

前屋搞完,柳芊芊就去后院把住的地方腾空出来,忙前忙后的身影,看得陈老汉满心呵呵笑。

到了傍晚,她又开始做起了晚饭。

陈老汉条件不好,米缸里只剩下几斗米,他一个人的时候,小半斗熬好一锅稀饭伴着花生米就可以过日子了,稀饭不馊的话,他就可以接着吃。

现在不一样了,屋里多了两副碗筷。

陈老汉颇为不好意思,说道:

“孤家寡人就这条件,辛苦二位了。”

许一修毫不在意地笑道:“陈老汉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柳芊芊顺着点点头,露出笑容,“对。”

应和完,她洗好米就进了简陋的厨房里开始熬稀饭,顺便再煸一把花生米。

傍晚黄昏落幕之时,晚饭也终于捣鼓好了。

露天的院子里,一棵比院子高的桂花树下,摆放着一张桌子,三位不曾相识的人聚在一起,捧着碗吃着稀饭,草丛里的夜虫又开始了鸣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