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董卓破产了39(1 / 2)

南阳,鲁阳,盐场。

董卓到了长安,发疯似的抄家掘坟筹集军饷,不发工资,不发奖金,怎么留得住麾下那些西凉骄兵悍将,怎么对抗关东豪强。

因此,劫掠和拷饷,就成了董卓朝廷经费的主要来源,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刘协也发出“无言于百姓,有愧见先祖”的哀嚎。

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董卓率步骑万余南下,计划进入南阳、颍川一带劫掠。

收到长安快递。此次劫掠。

南路集团,牛辅领军,杨定为副,徐荣为后军主将,李肃为副。迁都后不知为何将徐荣边缘化。

东路集团由郭汜领军,段煨为副,张济为后军。

董卓集团排名董旻仍是排名第一,董璜、李儒、牛辅,依次排名是李傕、郭汜、吕布、段煨、张济、徐荣。

南路集团长安出发后,一路南下向东进入颍川。

关于如何御敌,州牧府指导思想,就是御敌于鲁阳和叶县之外。袁术现在忙着北上会盟,根本不管汝南是否被劫掠,不过是韭菜被薅了一次罢了,何况他已经薅过了,董卓军再来薅,也薅不出也什么东西了。

因此,是叶县防御,引敌,鲁阳袭扰,劫粮草,还是鲁山设伏,叶县突袭劫粮草鲁阳就是一道口袋,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是平原,还是叶县则是桐柏山余脉自东南向西延伸在保安镇与伏牛山余脉对峙,形成有名的“南襄夹道”,最适合骑兵作战。都有道理

刘、董曾在鲁阳对战过一次,这次还会走鲁阳吗?这是荆州集团争论的焦点。鲁阳曾在讨董联盟之前,打过一次。这次会不会来?

无论十叶县还是鲁阳,劫粮草却是大家的共识,陈国有水军之力,虽然河道浅,可行船小,但还是比牛车快,装载多,但是受河流限制,颍川陈留没有这个限制,三条河流使的行船十分的方便。

刘涛认为,他们还会来鲁阳,就在鲁阳和陈国的阳夏两地,摆开正面战场御敌于荆门之外。于鲁阳(老三)、叶县(必啼)、郾县(于禁)、西华(夏侯)、长平、扶乐一线,依城阻击西凉军。

张飞徐庶兵团屯西华,徐晃兵团屯宛城,黄忠陈宫兵团屯长宁,魏延守阳夏。于禁掌荆州马军,屯郾县。赵云掌陈国马军屯长宁。

刘涛、戏志才至郾县,郭嘉去了鲁阳。乐进从于禁的郾县练兵大营取精兵三千,助老三守鲁阳,这样鲁阳就增至八千人。这一年多,于禁为荆州炼出了数万精兵,不可谓不功高。

劫粮主力,陈国赵云三千马军和荆州于禁三千马军。陈国水军丁奉,蒋钦分领两军至颍钏、陈留搜寻西凉囤积粮草的大营,寻机配合马军劫粮。

陈国,王府。

王府,文姬房中。

久别胜新婚,呢喃低语,诉说衷情,或婉啭诗啼,或亢奋高歌,夜半扰人清梦,气煞人也。

刘宠、骆俊、陈宫、黄忠、魏延、赵云、梁习、丁奉、蒋钦、王平、高顺、蔡款、陈袛齐聚王府,戏志才先通报了董卓缺粮,拟派人出来抢劫做了通报,然后介绍了几个人的打算,核心思想,绝不能让西凉人进入陈国和荆州,二是绝不能让西凉人将劫到的粮草运回长安。

梁习年轻人快言快语,出言:“劫粮,黑吃黑,把粮草运回来。”

刘涛眼睛一亮,不错啊!思维够敏捷的。

赵云:“骑兵突袭?”

蒋钦在旁边与丁奉叽叽咕咕,还不时地推搡着,丁奉:“颍川,陈留河道水网密布,还是水军方便。”

蒋钦:“水军比骑军方便,每数里放一船,船上几名斥候,就可以控制大部分地区,而且不容易引起注意,撤离也比较快。如果配合旗语,瞬间千里。”

黄忠:“我也赞成水军,但突袭的主力还是要骑军,水军作为斥候,运输是方便多了,能快速达到目的。”

骆俊:“长宁和阳夏呢?”

蔡款:“长宁尚需加高城防。”

陈袛:“阳夏在王爷屯兵讨董时加固过城防,可用,只是百姓是否需要撤离,能否将百姓都集中入城。”

刘涛:“坚壁清野,好主意。但是还是要把他们堵在外面,如果一旦有进来的,坚决不让他们回去。”

华佗得知刘涛来陈王府,急急在议事厅外等候,你把老夫诳来,然后就不见踪影,啥意思?

就在刘涛会议一结束,急吼吼地窜出来,就往文姬房中去,谁知半路就被华佗截胡,只见华佗气呼呼的,吹胡子瞪眼,囔着:“你跟我说的那些,到底怎么回事,麻沸散的配方哪里来的?酒精为什么可以消毒?

用麻缕为线,或捶桑白为线,亦用花乳石散敷线上。用须从里重缝肚皮,不可缝外重皮,留外皮开,用药掺,待生肉。又是什么意思。”

什么?你明天就要走?不行,你必须留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