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这娃失算了(1 / 2)

马车早已从皖县临江一边的城出了城门。

出城后,不禁眼前一亮,阳光明媚青草摇弋,草长莺飞。

行走在并不宽敞也并不平坦的土路上,肆意渐起的春风,带着一丝寒意从田野中掠过,惬意而舒展。

有衣衫褴褛的小儿,远远的躲在草屋的一角,偷偷的看着他们,有佝偻的老人,坐在土墙下捉着虱子晒着太阳。

渐行渐远,近处的田中,农人正在忙碌着插秧,在田间艰难稼穑,一副美丽的画卷。

行约一个时辰,陈到在前头囔道:“到了。”到了?刘诗打开门帘,先蹦了下去,这丫头总是毛手毛脚。随后先掀起门帘,让刘巍下来。打眼望去,一片矮旧草坯房,映入眼帘。除了刚进村时的那一阵犬吠,余下的时间显得很是安静——村子里除了老幼便没有什么人,能够劳作的人都在田间地里。陈到打头里走在前面,来到一座略显完善的草坯房前,陈到上前,轻轻拍了拍门。

“谁呀”一个沙哑的声音。

“是我,到小子,亚母。”

只听的门房内响起跺、跺的声音,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老妪,手拄拐杖,出了门来。

“是到小子,多年不见长高了。”见到后面贵者,问道:“这位公子是......?”

“亚母,这位是小子的少主,陈国王世子。”陈到伸手亲切地扶着老妪道。

“是小王爷啊!老身这相有礼了。”说着就要下拜。

刘巍赶忙上前扶住老妪。口称:“老人家,小子不敢当此大礼,唤我巍哥儿。”

“礼不可废。”老妪坚持要拜。

陈到扶住老妪:“亚母,世子是专门前来寻访严哥,您就不要拜了。”

老妪闻言方不再坚持:“小王爷请进,待老身唤出严儿。”

进的屋内,却发现屋内极简陋,只能席地而坐一会儿,只见一个青年从后面进来,身高七尺见方,扎一个头巾,手持一个书卷,向着刘巍躬身下拜:“草民李严,见过小王爷”。

刘巍连忙起身回礼,“冒昧前来请见谅。”

“不知小王爷莅临寒舍,所为何?”李严面带疑惑地问道。

“我父王在陈国兴教化,收孤寡,扶孤纾困,王府设立官学,收养孤寡,扶孤纾困,让他们进学,习文学武,首孝悌,次忠信,讲礼仪,明是非,知廉耻,报效汉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万事人才第一。

而我欲往永州拜蔡邕蔡大家学书,途径南阳,得知严兄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专程邀兄前往永州,同拜蔡大家岂不快哉。”

李严闻言面露难色,道:“高堂在,不远游,草民谢过小王爷厚爱。”

“不妨事,不妨事,汝母我养之,可迁至陈国王府,了兄后顾之忧。”刘巍连忙劝到。

李严再次躬身拜倒,言:“承蒙小王爷看中,严感激万分,严不是不知恩义之徒,实乃不便远行,还望小王爷见谅,严欲耕读伺母。”。

老妇人在后堂闻言心颤巍巍的抖动。,眼见自己的孩儿日渐长大,变得懂事,变得聪慧,变得稳重。自己年事已高,拖累孩儿。

却听李严又道:“王爷在陈国兴教化,收孤寡,吾已听闻,严早有投入陈王麾下之意,可惜无人引荐,今遇小王爷,乃是天意,严意,再待得三年五载,看得天下风云扰动,届时必携母往陈国投小王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