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娃有点坑爹(1 / 2)

时间:十天天后。

地点:陈国,王府。

刘宠同时收到两封信,一封是刘巍给他父王的信,另一封是老管家刘贺给老主人的信,刘宠先拆开儿子的信,儿子信中叙说了在京中的生活,一切安好,将去宫中伴读,云云。

信中建议父王在陈国兴教化,收孤寡,扶孤纾困,王府带头设立官学,收养孤寡。让他们进学,习文学武,明白忠义廉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万事人才第一,以应对未来不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备无患。并推荐南阳黄忠,其人忠义,武功高强,可为王府护卫统领兼陈国众将武学教喻,父王可令人寻访之。

对此刘宠不置可否,自持皇室宗亲身份,自己又枪、箭无敌,心想还是进宫好好侍奉皇子。

随后拆开老仆来信,却大吃一惊,双手颤颤发抖,半天无语,“这娃有点吓人”。一首诗跃入眼睑,“滚滚长江东逝水......。”这这这,刘宠半天无语。思索半日后将写有诗词的竹简凑近烛火点燃,望着跳跃的烛火欢快的舔食竹简,儿子的诗在火中焚化。次日,几名王府家丁出门分头依命而出,快马向南,不提。

却说,次日清晨,当东面第一缕阳光照耀到洛阳皇宫,在阳光折射下,皇宫屋顶绿色琉璃瓦与黄色砖墙相互交映,落在刘巍那掩不住布满沧桑的两世为人的眼里,有种斑斓的迷幻。在今后的每一个清晨,都将早起,努力追逐第一缕阳光,选一种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

老管家刘贺敲门进来,带进两个丫鬟,帮助刘巍梳洗装扮。

今天要进宫,去当伴读。刘巍望着进来的两个小女孩,一个叫英娃,一个更直接叫女娃,什么跟什么啊,这么土的名字,难道就怕别人不知道她是女孩吗?老仆说当时买来时就是这个名字,刘巍前后端详一下,感觉两个女娃模样还是挺可人的

随口问睡在外间个子略高,圆脸庞的英娃:几岁了?只见英娃语吐连珠,柔和清脆地答道:“奴婢13了,是陈国人,”没等刘巍继续问,便噼里啪啦说个不停,动听至极,向她细望几眼,只见她神态天真,娇憨顽皮,小嘴不停地吧嗒吧嗒,

“没有父母,王爷恩典,八岁进府,指派服侍小王爷”。

望向小一点的只见这个未成年的小女孩,年纪虽幼却容色清丽,口中蹦出几个字:

“奴婢,跟她一样”然后就垂着头不吭声了。

“以后”,刘巍想了想,对着她们俩说,“你叫刘诗,小的你叫刘涵”。真是万恶的旧社会,也就是后世的小学生、初中生。

“识字吗?”,

俩女童均摇头,“奴婢只知道服侍好小王爷,不需要识字”,

“胡说,跟在我身边都要识字,阿伯,明起,找一个先生教她们识字”。

老管家忙说,“快快谢谢少主,又是赐名又是习字,你们两个是天大的福分,”

二女连忙跪下一边磕头又一边说“谢谢,小王爷”。

“快点吧,皇宫来接小王爷的车快到了”,老管家连声催促,一番梳洗后走出前厅。

院门口,一小黄门已经在门口等着,不耐烦道:“小王爷,请启程,陛下在等着呢!”

刘巍经过他身边,不起眼的将一块马蹄金塞进他的手中,轻声耳语:“公公闲暇可来我府玩耍,不叫公公失望。”小黄门立刻眉开眼笑,点头应是,嘴角裂到了耳根:“谢小王爷赏赐。”

轻声问道:“公公贵姓?”

“奴婢姓张,单名晓字,跟着干爹张常侍身边侍候着。”

“哦,是张小公公,休沐或是得空常来,不会叫公公失望。”然后一副你懂得的眼神望向小黄门。

这位张晓公公,立即露出会意的笑容,我懂的。

刘巍登车后,这位张晓公公,立即喊道:“起驾,都精神点,别惊到小王爷了。”

牛车沿着洛阳大道经过金市,向皇宫迤逦而去。

自7岁送入洛阳为质,拜刘陶为师后,基本闭门不出,洛阳什么样,两个字,陌生。

到了皇宫门口,刘巍下了车,只见恩师刘陶已经在门口处等他了,还有还有一老者,刘陶不待刘巍开口,忙介绍到这是太傅袁隗袁大人,刘巍知道袁愧是汉灵帝指定给诸皇子的授业老师,便立足躬身道:

“弟子见过恩师,见过老太傅,太傅吉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