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内乱之像(2 / 2)

韩广的话引起所以人一阵哈哈大笑,士兵听到却并不反驳,而是反问道“知道我来干什么吗?”

韩广被其态度所迷惑,不明所以的他回答道“你打算救出赵王。”

士兵又问“您知道张耳、陈馀是什么样的人吗?”

韩广“是聪明人。”

士兵继续问道“既然如此,那你说要是赵国久久没有王,他们会做什么样的打算来稳定赵国的局面呢?\u007f”

韩广一下就被问住了,他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好无奈的说道“也不过就是救他们的赵王罢了。”

士兵笑了,“大王说的话自己信吗?”

“您对这两个人的打算就想的这么简单吗?”

“赵王、张耳、陈余手执马鞭指挥军队攻克赵国几十座城池。三人各自都想面南而称王,要是有这个机会,谁愿意甘心终身做别人的卿相呢?”

“做臣子和做国君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吗?”

“两人只是顾虑到局势初步稳定,还不敢三分国土各立为王,权先立下一人用以维系赵国的民心。如今赵地已经稳定平服,两个人也想要瓜分赵地自立称王,只是时机还没成熟罢了。”

“现在,大王你囚禁赵王,给了这两人十分充足的机会。两人为了那个位置,表面上为了救赵王,实际上却是想让燕军杀死他,好趁机而起,瓜分赵国自立为王。”

“不然以赵国的力量就算不能轻而易举地攻下燕国,也不至于让自己的大王被俘吧!”

“只要大王杀了赵王,二人称王后相互支持,以杀害赵王的罪名来讨伐燕国,灭亡燕国不是变得很容易了吗。”

韩广被他这么一说,整个人都愣在了座位上,周围的燕国将领也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韩广与将领一商量,决定归还武臣,好让燕赵两国之间重归平静。士兵驾着车子与武臣一同回归赵高,两国重新归于平静。

(张耳,旧魏国大梁人。

张耳年少时为魏国信陵君的门客,魏国灭亡后曾亡命逃至外黄,娶了当地富家女,得到资助后官任外黄令。

刘邦早年曾到大梁寻访信陵君,惜不逢时。后到外黄县跟随了张耳一段时间。张耳后来与陈馀结为刎颈交,二人俱为魏之名士。

秦灭魏国,二人都因为名望得以被秦国重金悬赏缉拿,于是与余变名姓逃到了陈县,为里监门。

陈胜、吴广到来,二人因为学识与名望被任命为校尉,之后劝说陈胜立六国的后裔为王,没有被采纳。

后面跟随武臣前往赵地,又是劝说武臣称王的根本人物。成功后得以任丞相。

邓宗,义军将领之一。

秦国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自幼家贫且爱打抱不平。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聚众数百人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杀汝阴县令、贪官,开放粮仓救济贫民。

在这股信念之下,邓宗所领导的队伍很快就发展至万人。

后邓宗领军追寻陈胜的脚步,一路向着咸阳打了过去,终于在十一月头来到了陈县见到了陈胜。

后被陈胜任为将军率兵攻取九江郡,在攻打九江郡时,汇合了项梁部队,在经过一番交谈之后,选择继续攻打九江,项梁部队继续西进攻秦。

召平,秦国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一同参加起义的小头领之一,后因为作战勇猛,并且愿意学习,跟在范文身边学习了一段时间,从而被陈胜被任为将领,后面率兵攻打广陵。

还不等他攻下广陵,就听到陈胜败亡的消息,害怕的他选择渡江至吴地,矫称陈胜之命任项梁为张楚政权上柱国,令其率军渡江西向攻秦,项梁就此成为了西进抗秦的主力力量。

陈婴,秦国东海郡东阳县人。

陈婴是东阳县的令史(县令的下属官员)之一,具体职务为狱史(监狱官)。

陈婴从小就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行修养,为人一向诚信谨慎,在乡县里很有名望,因此被人尊称为敦厚长者。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民众纷纷杀死他们的长官来起兵响应。

东阳县的年轻人杀死了县令,聚集数千人,想推选一位首领带领他们响应陈胜的起义推翻爆秦,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就请陈婴出山。

陈婴刚开始借口没有能力而辞谢,于是得不到满意答复的众人强行推立陈婴为首领,县里愿意跟从陈婴的有二万多人,就这样,陈婴成为了东阳县起义军的领袖在大势的裹挟下走上了反秦的道路。

年轻人想拥立陈婴割地称王,将他与陈胜做出一个区别。他们用青巾裹头,如同苍头军,用来表明这是有别于其他军队的一支新军。

而这一切都被陈婴的母亲看在眼里。

妇人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女人,她对陈婴说“自从我嫁给你们陈家当媳妇,就从未听说过你家祖先有过贵人。现在你突然得到这么大声望,不是吉祥事。不如找一个领头的,你做他的属下,事情成功还能够封侯,事情失败也容易逃亡,因为你不是当世被人注意的头面人物。”

听到母亲的劝诫,沉稳的陈婴立马就明白了其中深意,于是暗中联络项梁,打算带领苍头军前往投靠。

陈婴对他的下属军官们说“项氏世代为将,在楚国很有名望。现在要举大事,将帅非这等人不可。我们依靠名门望族,一定可以消灭暴秦。”

得益于他在本地崇高的威望以及良好的品格,他说的话被这些激进人士听取了进去。于是大家都听从了他的话,而他也得以顺利的带着军队加入了项梁的队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