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亡于暴政(2 / 2)

一连好几日时间过去。

朱允炆和黄子澄、齐泰领着一帮子翰林每日里愁眉苦脸的研究着,朱允熥看着都想笑。

他每日里乐得清闲,好不容易将《皇明祖训》抄完了,打算下了课去找一下老朱。

有两三日时间没见着老朱,他心里头也怪想念,这人得多露脸。

古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关系都是走动出来的,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今日大本堂换的是方孝儒讲课,朱允熥稍稍有了些兴趣。

方孝儒不像是黄子澄和齐泰,少些迂腐气息,有一团勃勃的壮志。

加上方孝儒也的确是在外面多走动,见识不少,说起道理来也并非局限于书本,还会加上一些各地的见闻。

朱允熥对道理不是很感兴趣,那些东西也就骗一骗朱允炆,对他无用,他反倒是对各地的见闻上心。

大明天下幅员辽阔,想要走完非得花费一生时间。

就算是皇帝,那也视角有限,看不到整个天下,顶天了从书本中窥探一二。

朱允熥还是一缕幽魂的时候,倒是可以天下四处跑动,见识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风土人情,也意识到这个世界,并非文人士大夫说的那般只有九州四海。

在九州四海之外,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且那些金发碧眼、状若妖人的家伙,已经是磨刀霍霍。

江山如此多娇,天下如此之大,朱允熥的视角其实早就超越了历代先人,如果不是身份限制着,他真想去看看。

如今从方孝儒讲述之中,朱允熥见到了洪武时期的大明,一片沃土生机勃勃。

没有盘踞一方欺占良田的藩王贵族,也没有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乡绅,顶天了有一点地主老财。

相较于后期,这些地主老财在朱允熥眼中,那可是一个个清秀可人,简直是人畜无害。

这样的时代,做什么事情阻力都不会太大,而且还有老朱在上面压着,有如定海神针,足以震慑四方宵小。

改革必须要做,但首先要坐上那个位置,最次也得是储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方孝儒讲课深入浅出,颇有能力,从课堂上所教授的圣人学问,一路延伸到了民生疾苦,说到动情处,方孝儒也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蒙元入主中原,窃据神器,不足百年便被赶回漠北草原,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课堂讨论是大本堂中经常出现的环节,意在培养皇子皇孙们举一反三、勤于思考的能力。

之前黄子澄和齐泰也得开展了这个环节,只是收效甚微,在朱允熥看来,这两货提出的问题实在没什么好讨论的,都是老掉牙的东西。

方孝儒毕竟是走南闯北见识更多,提出了今日的疑问:“蒙元并不弱,相反,他很强,像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都是一代雄主,可为什么他们创立的元朝,会在短短百年之内分崩离析?各位殿下不妨思考一下,蒙元覆灭的原因在何处?”

这个问题很是宽泛,说原因能有很多,只不过方孝儒问的并非是表面上那些东西,而是希望皇子皇孙能够更加深入的去思考。

坐在前排的朱允炆稍稍思索,很快便站起来回答:

“方师,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几点拙见。”

方孝儒点了点头:“淮王殿下请说。”

朱允炆思路清晰,开口便是引经据典:

“圣人曾言:苛政猛于虎也!学生以为,元朝之所以覆灭,其最大原因就在于:暴政!”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