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47(1 / 2)

耀眼而温暖的光芒照进办公室,更为宽敞的办公室里,李良安正在努力地重新拾起仓储的各项业务。

正当他聚精会神地翻阅资料时,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请进……”李良安轻声回应道。

只见刘墉身穿制服出现在眼前,手中拿着一份粮情记录簿,在办公室中站得笔直。

“怎么了,墉哥?”李良安微笑着问道,“有什么事吗?”

“李主任……”李良安可以忽略自己粮库领导的身份,但是刘墉不行,他只是一个保管员,他毕恭毕敬,语气平静地说:“您知道12仓准备出粮吗?”

“好像昨天听江城说过……”李良安回想着江城昨天的报告,疑惑道:“怎么了?”

“那您见过分公司的批复文件吗?”刘墉仍然面无表情地说,“我也是无意间听说,粮库还没收到出库任务,但今天,现在,就已经在摆作业线了,明天就要开始出粮。”

“那估计文件下来也就这两天吧,先做好准备嘛……”李良安并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奇怪,于是淡淡地回答道。

“您先看看这个……”

说着,刘墉将手中的粮情簿递了上去,顺势翻开封面,在李良安面前摊开。

“这……怎么了?”李良安胡乱扫了一眼,便满脸疑惑地抬头看着刘墉,当他抬起头的那一刹那,他似乎又发现了什么,再次低头看去。等他发现了问题所在的时候,又瞪大眼睛问刘墉道:“今年刚进的粮?”

“如果我说……这是四五年前进的粮呢?”刘墉眼神突然变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李良安。

“这粮情记录簿上写的不是7月吗?今年7月。”李良安指着桌上的资料,皱着眉头问道,“怎么会是四五年前呢?”

“李主任,我现在可以相信你吗?”

刘墉并没有直接回答李良安,反而问了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问题,李良安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算了……”刘墉长叹一口气,仿佛心中有什么东西得到了释怀。不,更准确地说,是看不到希望的一种无奈。一声叹息后,他最后说:“有些事情不知道,或许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但作为副主任,出粮有没有批复文件,可不能不知道,您最好还是去了解了解吧。”

说完,刘墉便转身离开了。

留下不知所措的李良安,痴痴地望着空荡荡的门口,陷入了沉思:刘墉不是一个信口开河的人,他不会无缘无故跟自己说这些有的没的,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他可以相信我吗?相信什么呢?我值得他相信吗?

不一会儿,李良安听从了刘墉的建议,多方询问之下才知道,12仓明天出粮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但的的确确没有分公司的文件。在他询问的诸多问题中,所有的回答都指向一个人——周建国。

无论于公于私,他都想弄清楚这件事。于是,他只能来找周建国。

“良安呐,审批单我们粮库已经报上去了,但这分公司审批流程太慢,客户这边又要得急,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周建国一脸委屈地跟李良安解释道,“流程一直都是这么走的,每次到最后,还是会批复,那既然这样,早两天晚两天又有什么区别嘛!况且,这些都是老客户,粮库的贸易量都还得靠他们,当然也要考虑他们的需求,所谓礼尚往来嘛!”

“但是……”李良安面露难色,虽然这其中的道理他也懂,但这样的做法终究是触到了粮库的红线,他支支吾吾地说:“但是……这样做始终是不对的……万一……万一分公司不批……那……那可就出大事了!我们都清楚……这样做的风险和后果……”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风险!”周建国自信满满地说,“这原本就是一批商品粮,又不是什么政策粮;况且,我们上报到分公司的贸易审批,哪一次被拒绝过?分公司那帮人,你还不知道?整天坐在办公室不动,效率还低得一塌糊涂!退一万步讲,东谷储的直属库,是自负盈亏,哦,我东茂库给分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他还不乐意了?”

“但是……”听了周建国这一番话,李良安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行了……没什么但是……”周建国也并不给他反驳的机会,连忙对他说,“你有时间去库区看看,明天一早就要出粮了,让江城都安排好。”

刘墉没能阻止这次出粮,李良安也没能阻止这次出粮。

刘墉似乎也对李良安有些失望,在此后的几天里,两人见面,刘墉便装作视而不见,李良安主动打招呼,刘墉也只是点头回应,并不出声,更不用说他脸上早已消失的笑容。

这天天色渐晚,夕阳下沉。李良安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默默地欣赏天空的晚霞,视线之外,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一辆汽车突然闪起了轮廓灯。他将视线移到车辆上,却发现,那正是自己的车。

但他并没有做什么,车钥匙也在自己的皮包里,况且距离这么远,已经超出了钥匙的感应范围。正当他以为这是一场错觉的时候,黄色的轮廓灯又闪了一下。这一次,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并不是错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