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2)

时间,随着粮食颗粒一起流淌,奔涌向前。

在这些匆匆而逝的时光里,白月和李良安他们,凭借着年轻人的一腔热血,满怀激情,每一天都纵情地挥洒着汗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座仓房,每一条道路,每一台机械,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每一场万里晴空和疾风骤雨,都见证着他们的努力。

时间一转眼,已是年终岁末,刚刚参加工作的几个年轻人,即将踏上返乡的旅途。

“良安,来年有没有想过做点什么?”白月躺在床上,将书本盖在胸前,若有所思地望着天花板,漫不经心地问道。

其实,他更像是在问自己!

“做什么?什么意思?”李良安蹲在地上不解其意。

他停下手中的动作,从行李箱中抬起头,看了白月一眼,然后又转过头去,继续整理自己回家的行李。他头也不抬,却换了个话题,问:“怎么样,看来过年你是不回武湖了?在东洲过年吗?”

“你不觉得粮库现在有很多东西可以改进吗?”白月也没有接过李良安的话题,而是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顾自地说,“我觉得有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做,况且每天晚上都有大把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时间……这倒是!”李良安手中正拿着一包东茂的土特产,特产定格在空中,他饶有兴趣地问:“你这么说,看来已经有了具体的目标,是吗?”

“算是吧!我是这样想的……”白月把书放到一旁,迅速从床上坐起,略显兴奋地望着李良安,慢条斯理地说:“一是从现实出发,看看进出粮的流程能不能进行优化,每次进出粮,库区车辆太乱了;然后还有那些机械设备,看看能不能进行一些改良,提高入库的粮食质量和进粮效率;二是从理论出发,将粮食储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与温度、通风、水分、杂质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数据分析,看能不能找到最佳的信息,最好能出篇论文,作为我们今后储粮工作的主要参考!”

说完,白月静静地注视着李良安,期待着他做出反应。

李良安双腿一高一低蹲在地上,双眼不停地来回转动,很明显,他正在认真思索白月这些建议是否可行,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我觉得可以,你如果有什么想法,我一定全力配合!”李良安点头回答,他对白月的想法予以充分的肯定。

“我感兴趣的是那些机械,没兴趣写论文,所以毕业课题才选的设计,我肯定会先从机械和工具入手,至于论文,我希望你来做!”白月定睛看着李良安,眼神充满希望,“反正这些数据在办公室电脑里,都是现成的,如果你想从零开始,现在也有刚进满的仓,足够让你记录原始数据,你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我也一定配合!”

李良安有些吃惊,白月说的这件事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能跟自己大学期间所学的粮油储藏知识完美地结合起来,他不自觉地瞥了一眼书桌的抽屉,里面放着那本他从学校带过来的《粮油储藏学》。

然后他又看向白月,既然他能想到,一定也可以做到,现在竟然想把这份工作交给自己!对于这份信任,李良安在感激之余,却有一丝不自信,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白月托付的这项艰巨的任务。

“我……”李良安有些犹豫,然后视线慢慢向下,轻轻摇了摇头,诚恳地说:“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你说的这些……”他又耸了耸肩。

“那我先问一句,你有兴趣吗?或者说想不想做?”

“我只觉得你很有想法,这些事,也很有意义……”李良安依然有所顾虑,“但感兴趣和想做是一方面,能不能做成是另……”

还没等李良安把话说完,白月抢先一步制止道:“你感兴趣就行,我就只要你这句话!只有你想做,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二人默默地望着彼此,随着白月挑动眉毛,挑逗着他,才打破了僵局。

李良安“哼”的一声笑了,然后抿了抿嘴,重重地点头答应道:“行!舍命陪君子!”

第二天一早,李良安拖着厚重的行李箱,和钱仲、江城一起离开粮库,正式踏上返乡的旅途。

从粮库出发,下了公交车,不远处便是东茂火车站广场。三人的视线不约而同地望向进站口,那里和春运期间众多忙碌的火车站一样,早已挤满了人。

李良安静静地注视着广场上的人群,心里突然感慨万千——春运,曾经只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没想到此时此刻的自己,竟成了这幅场景的组成部分。

稍作驻足后,三人便拖着行李,缓缓朝着进站口走去。

被汹涌的人潮裹挟着,三人终于艰难地抵达候车大厅。

“喂……妈……”钱仲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带着阔别已久的乡音,轻声细语地对着电话说:“对对,是今天回,可能明天才能到家!”

在李良安看到,这一声乡音,让回家的旅程变得格外的温暖。而从钱仲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可以看出,这乡音是对家人的思念,也是对团圆的期待。

正当李良安陶醉在这份温暖之中时,身后突然想起一声“借过”。

李良安心中一惊,久久不能自拔,因为这个声音太像一个人——邱云,尽管可能性不大,但他依然迅速回头,想要寻找声音的来源。可是,身后并没有人,那声音也早已消失在混乱嘈杂的候车大厅。

他有些黯然,心想:也许那就是邱云吧,只不过上天让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彼此还没来得及打声招呼,便又让他们匆匆离别。毕竟,“错过”这两字,已经成为了最经典的一场剧本,循环往复的在这种场合上演。

放眼望去,候车室已经没有空位能够让他们坐下歇息。于是李良安便胡乱找了个地方,背靠墙角,坐在行李箱上,静静地观察着候车大厅的人来人往。

携家带口、大包小包返乡的人,或蹲坐在地看着列车时刻表,或一家老少围在一起吃着泡面,或三两成群相谈甚欢,又或靠着座椅昏昏欲睡。无论穷困潦倒还是飞黄腾达,无论一无所获还是满载而归,无论人们这一年在外经历了什么,回家,永远都是年终岁末的主旋律,因为回家团圆的温暖和幸福,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希望。

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对于眼前这样的场景,李良安感触良多。

而不远处,男人正因错过了上车时间而被拦在检票口,急得直跺脚,他身旁抱着婴儿的女人则垂头丧气。此时,广播里停止检票的语音播报格外刺耳。

见到这一幕,李良安轻轻皱眉,摇头叹气,然后他从口袋中掏出车票再三确认时间。

漫长的等待后,他们终于踏上开往东洲的列车,再从东洲转乘高铁,才算是踏上了回家的路。

也不知过了多久,眼前一道道微弱的闪光将李良安从睡梦中唤醒。

睁开双眼,江城和钱仲仍然在他身旁沉睡,车窗外的动静偷偷溜进了他的余光。转头望去,他被眼前的一幕彻底吸引了:漆黑的车窗外,竟升起了缤纷绚丽的烟花,一朵接着一朵,竞相绽放。

这突如其来的美丽和惊喜,犹如一剂立竿见影的良药,将李良安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他深吸一口气,稍稍打起精神,准备迎接终点站——武湖站的到来。如果可以,他将深深拥抱这座魂牵梦绕的城市。

没多久,火车到站。

当李良安一只脚迈出列车车厢,坚实地踏在武湖站的月台上,冷风不经意间袭来,他被冻得瑟瑟发抖。他扫视月台之外幽暗的天空,灯光映出密密麻麻的细雨,视线再扫过月台,周围络绎不绝的人群,纷纷涌向出站口。汹涌的人潮中,李良安驻足而立,这种感觉极不真实,但寒冷的气温让他明白:没错,这就是武湖!

他不自觉地低下头去,轻轻笑出了声——这种久违的刺骨的寒冷,真他妈爽!

“总算回来了!”钱仲也在一旁感慨,他只穿着一件薄外套,牙齿似乎被冻得颤抖起来。

“是啊,回来一趟可真不容易!”江城也无奈地抱怨起来,他只穿着一件单衣,正用双手不停地搓着自己的臂膀取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