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舆论攻击(1 / 2)

杨尽看完收听率之后也没着急走,就在自己这浏览起了网友们的讨论。

还别说,这次的这个故事,不仅被听众们反复议论。甚至,就连古诗词圈的爱好者们,都知道了。

“故事是好故事,诗词也真是好诗词啊!”

“感觉好些年没看见这么有味道的古词了,这作者是位主持人?”

“是的,华视广播台的一位年轻主持人,非常有才华。我强烈推荐大家,再去听听他的那篇《麦琪的礼物》,更震撼。”

“他这两首词写的真是有意思,前后呼应,这功力不一般啊。”

“我虽然不太懂诗词,但我觉得杨老师讲的那故事寓意挺深刻的,想来这两首词也应该不错吧,至少读起来是那么回事儿。”

甭管是原本的听众粉丝,还是初次看见这两首《衩头凤》的诗词爱好者,基本都是好评不断。

办公室里的杨尽,嘴角不自觉的翘了起来。

不远处的吴苍,瞧见杨尽这个得意的样,心里就生出一股无名怒火。

他也一直在关注网上的评论,看着那些吹嘘不断的网友们,他都恨不得顺着网线过去把他们掐死。

他是越看越来气,于是切了小号,开始疯狂带节奏,“不就写了两首破诗词吗?值得你们这么吹吗?写的那么好?有人家宁少荣宁老师写得好么?人家宁老师是正儿八经的古诗词协会副秘书长,那是国家认证的大诗人,全网几百万的粉丝。人家写的才叫好呢,怎么没见这么大肆吹嘘他的?我看呢,就是这个姓杨的花钱买的水军!”

他这评论一出,很快便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宁少荣?他那诗我也看了,写的确实不错。但说实话,真不如这两首《衩头凤》。”

“那位兄弟,你应该是宁老师的粉丝吧?我觉得你应该先冷静一下。客观的来讲,宁老师的诗词也是被大家热议过的,但谁让这两首《钗头凤》更有意思竟呢?不是说宁老师不优秀,而是杨老师实在是太厉害了。”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要说雇水军了,那有点太言过其实了。”

“但凡有点诗词鉴赏能力的,应该都能分辨出来到底谁好谁坏。”

“别睁眼睛说瞎话,兄弟。这两首《钗头凤》写的不行?我估计宁少荣自己都不敢这么说。”

很多网友纷纷自发的反击着。

但宁少荣毕竟是成名已久的大诗人,他在这个圈子里的粉丝还是很多的。

很快,就有粉丝为他发声。

“原来是请水军了是吧?我就说呢,本来宁老师的那首《七夕》热度挺高的,怎么突然话题就跑到《钗头凤》这里来了?原来是眼红了?真不要脸!”

“想出名也不能用这种方式啊。”

“这两首《钗头凤》确实还可以,但要硬吹比宁老师的作品强,那真是胡说八道了。”

甚至,还有文学圈的作者站出来表态了。

幼儿园一把手。

一个写都市情感类小说的畅销书作家,微博上也有百万粉丝。

他发了一篇长文,“流量和热度并不能代表作品本身的质量。任何文学作品,他的价值都不是通过这些体现出来的。在我看来,这两首《钗头凤》之所以能火,其依靠的就不是它本身单纯的诗词价值,而是有着陆游与唐婉之间爱情故事的加成。如果单论文学价值的话,我觉得还是宁老师的《七夕》更高一些。毕竟,他的诗词是纯粹的。”

京城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裴屠狗也帮腔道:“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小说就是小说,诗词就是诗词,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全靠着幻想写诗,那能写出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没有真情实感作为寄托,终究抵不过时间的考验,到头来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这种投机取巧的风气,一旦在诗坛盛行开来,那必将是一场灾难。这种毒瘤,必须扼杀在摇篮之中!”

前前后后,蹦出来七八个文学圈的知名人物,对着杨尽就是一顿狂轰滥炸。

办公室里的杨尽,看着这一幕都有点儿傻眼。

这什么情况?

我招你们惹你们了?

毒瘤?

投机取巧?

诗坛的不正之风?

我可去你大爷的吧!

我他娘的什么时候说过我是诗人了?

杨尽都要气炸了。

这可真是无妄之灾。

我老老实实做我自己的节目,听众们喜欢听,网友们喜欢看,结果你们这群人不乐意了?

都是什么东西啊!

杨尽气的要死。

相反,吴苍可就乐了。

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就是随便用小号,在网上乱喷了几句,竟然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

他自己美滋滋看热闹的同时,还不忘在他们的小群里分享一下。

这个小群人不多,一共就七八个人,都是平时私下关系比较好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