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家庭现状(2 / 2)

而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也都是在水田里的水稻和大田里的苎麻等经济作物,如果碰上洪水严重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非常艰难,所以很多农村真的是看着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王家庄绝大部分人都在家务农,只有少数人农闲时在蒲市做点泥瓦匠的活补贴家用,但因为蒲市这种中部小县城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进程刚刚开始,这种活也不多,且竞争激烈,所以收入也不高。

古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放在如今这个工业社会,这句话很多时候都不成立了,特别是像王家庄这样的广大农村地区,这些山啊,水啊就完全不够养活村里的家家户户了。

所以村里人最后都陆陆续续走出去了,除了几家在老家承包池塘和山头搞养殖的,庄子里几乎空空荡荡,当然,这是后世08年以后的事了,目前还没到那风口。

也因此后世村里几乎是渺无人烟,就剩下几个没有什么亲人的老弱病残留守,衣食住行都是个大问题,有时候人去了好久都没人发现,其中悲惨不足为外人道。

此时,庄里家家户户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日子,王逸尘家里也是如此,甚至还远远不如别家。因为他家还背着不少债务,你看啊,他家一户五口人,父母亲,大姐,二姐,加上他这个老幺。

老王家曾祖解放前就是十里八村唯一的私塾先生,爷爷也当过小学老师,所以家里一直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可是后面因为乡镇贫穷落后,师资力量极度缺少,父亲王常裕初中没读完就不得不辍学了,最后也只能回家务农。

但家里也勉强算是诗书传家,所以在周边村子里地位很高,那个年代结婚也都很早,父亲二十岁时就娶了十里八村最好看的姑娘,也就是母亲刘玉琴。母亲19岁就生了大姐,20岁生了二姐,24岁生了王逸尘。

前几年,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在家务农的父母终究收入太有限,原本成绩还不错的大姐王珞静因为家里负担太重,小学没读完就主动辍学帮父母干农活。

16岁左右她就跟着村里年纪大的哥哥姐姐们去蒲市学着帮人卖衣服,但收入非常低,去年更是跟着村里几个同龄的姐妹去粤省广市当了厂妹,那辛苦比在家务农的父母好不了多少,一个月拼命加班也只能挣一千多点。

小时候王逸尘不明白她这个行为意味着什么,直到长大了才理解大姐的牺牲有多大,为了多支持家里,今年已经21岁的大姐朋友都不敢谈,就想帮着父母把弟弟妹妹供出来,要知道家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是三个子女也都遗传到了父母优秀的外貌条件,两个姐姐长得都很漂亮,所以不缺登门求亲的。

要强的二姐王珞瑶在省会江城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就读,今年正好大三,明年就毕业了。

简单算一下就知道这个家庭的负担是多么的沉重。父母在家里务农满打满算一年总收入加起来都不到五千块,还得留点家用,所以农闲时不得不出去找点杂活挣点零花钱。

而家里一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两人的学杂费加起来每年就需要六千五,直接就超过父母一年的总收入了。而两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加起来也得三四百。环顾整个王家庄和家里的亲戚朋友,没有哪一家有老王家这么沉重的负担,因为村里别家都没有大学生。

也因为实在负担不起,所以大姐每月除了给父母打一笔钱,还要省吃俭用的供二姐的生活费。

即使这样家里每年还是有着不小的缺口,而这部分都是母亲刘玉琴从亲戚朋友家里借来的,这几年陆陆续续欠了亲戚们将近上万块了。而几位亲戚家也并不富裕,也都有小孩读书,能借出这么多而且从来没有催着还也是仁至义尽了。

瞅瞅这年代的辍学率,老王家这么费力的送子女读书真不是一般的难能可贵,想到这老男人也不得不为自己父母的开明感动不已,只要儿女愿意读书,哪怕再差的学校砸锅卖铁也愿意送出去读。

他们也是因为知道农村的前途渺茫,不想子女以后继续在家苦熬,所以才会想尽办法的把子女都送出这个破地方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