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豫园商场的潜在第一大股东75(1 / 2)

外白渡桥北端浦江饭店五楼,工行沪市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办公室。

秘书进来汇报,“严总,门口有一位姓陆的客人找您,说跟您提前约好了。”

“那位是小天才科技的陆总,快快请他进来!”

稍顷,秘书带着陆雨上来。

在楼梯口,工行沪市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严志东已经等候多时,

“陆总,好久不见!最近在电视里,经常看到你们公司的学习机广告,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严总客气了。”

严志东此前从日本研修回来,被上级任命到工行沪市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管证券和投资业务。

他去日本之前,从1984年起就兼任工行沪市信托投资公司宝山分公司经理,因此,对该公司与这片业务并不陌生。

当下的他们公司总部就设在外白渡桥北端的浦江饭店。公司设有两个业务部门,其中业务二部从事证券业务,下辖静安、虹口两个证券业务部。

公司的证券业务知名度不低:静安证券业务部是全国最早成立并开办股票交易的证券业务部,在国内有很高知名度,也是当时沪市改革开放的一个形象窗口。

虹口证券业务部成立后,去年负责承销了豫园商城股票,也是声名显赫。

尽管公司名气很大,但公司的证券业务实际很弱小:公司主要的盈利业务是委托贷款、设备租赁,除此之外还在股权投资业务方面做了20多个项目。

之前全公司全年净利润有5000多万元,但是两个证券业务部一年的总收入只有40多万元,相比之下实在是微不足道。

总之,公司的证券业务有名而无利,引不起公司的重视。

但自从飞机上结识之后,平时在沪市,严志东与陆雨偶尔有空小聚闲聊之中,严志东根据陆雨与杨百万异地买卖国库券致富的案例得到启示。

他在全市各区县设立了二三十家国库券代理处,委托各区银行和信用社代理国库券买卖。

然后,严志东把他们工行沪市信托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派驻去全国几大城市,专门成立了一个工行证券信息网络,这个网络主要的用途是沟通全国的国债行情。

每个地方每周都向沪市总部汇报当地国库券的买卖价格,由沪市总部方面汇总后发放给各成员单位,把最便宜的国库券买回沪市或就近买卖赚取差价。

开展这笔业务后,工行沪市信托投资公司一下子就依靠国债赚发了。

此前,工行沪市信托投资公司尽管知名度很高,但公司证券业务实际很“弱小”。

严志东到任后很快就摆脱了过去“只热闹不挣钱”的局面,变成了“既热闹又挣钱”。

此外,严志东还根据陆雨的建议,聘请了一批沪市证券业的老前辈当顾问。

他们是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七位老经纪人:吴仕禁、林乐耕、施之敏、魏少庭、龚懋德、王渭熊、穆壮武。

这几位老先生都曾经在旧上海的证券业叱咤风云。其中林乐耕老先生曾经“租了12间写字间,装了80部电话,光号子雇人就120个,每天进账10根大条子”。

这七位老经纪人当年在上海滩,都是比宝总那位提篮桥爷叔资格还要老的厉害人物。

之前,工行沪市信托投资公司的几个窗口交易很不活跃。

为此,这些老前辈向严志东提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建议:缩小买卖差价,加快挂牌国债和股票的价格变化频率。

严志东请几位老先生分别坐镇静安、虹口证券业务部,由他们根据交易情况,拿出各类证券买卖价格变动的意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