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拿这么多内衣想干嘛?31(2 / 2)

“强哥,之前你在针织一厂工作了近二十年,又用心经营了两年多,好不容易有当下这个局面不容易,不要轻易退出!”

“毕竟针织一厂是国有企业,底子厚,厂房多,设备全,牌子亮。等过几年以后,我们国家也许会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把工厂的控股权给拿下来……”

“另外那家宁舟村的甬江服装厂,有现成的土地与厂房,你也可以把它拿过来经营,作为针织一厂的联营工厂。等过几年,这些乡镇企业将面临改制,我们可以把它改制成私营企业……”

陆雨的一番话犹如一株强心剂,听来似乎很有道理,给了钱胜强很大的信心。

最近钱胜强也听说了陆雨与新加坡爷叔的故事,还知道陆雨通过倒卖国库券赚了不少钱,对陆雨很是佩服。

钱胜强举杯道,“小毛兄弟,听你讲讲,我又有信心了!你思路开阔,还会讲英语,下次去新加坡以后,帮我看看外国有啥好生意,我们兄弟俩可以一起干。”

“没问题,我会留意的。”

说罢,陆雨笑道,“依我看,其实,强哥你现在干的服装生意就是本世纪最大的生意,最能赚钱的行当了!”

钱胜强苦笑道,“小毛兄弟,你别看我现在与宝总合作,有了订单,工厂生意有了起色。看我表面上风风光光,实际上经常是忙得焦头烂额,又要管工厂,又要跑业务,经常性焦虑,睡不好觉,头发也白了许多。”

“这也没办法,做老板都辛苦的。强哥,我看你现在接的订单大都是T恤与牛仔裤,全部依靠外贸公司,自己没有啥主动权。我这里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如果你有兴趣,将来或许可以考虑生产自己品牌的高端衬衫与西装。”

“你说的这个衬衫与西装,我也考虑过。不过,我们现在既没有资金实力,也没有技术与设备,高端的衬衫与西装,谈何容易啊?”钱胜强叹气道。

当下的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将掀起世界罕见的西服狂热浪潮:上至新闻联播,下到乡村田埂,不管是坐着的还是蹲着的人都穿着西服,这幅景象将让一直穿西装的外国人都感觉错愕。

在当下,西装还是一个奢侈品,一套普通的西装要还几百元,贵得要上千元。

时下的西装和沿海大城市中心市民一样成为了乡镇村居民身份的象征。只不过,乡镇居民当下想买上一件西服挺难的:不但得花大力气奔省城商店才能跟上时尚步伐,而且跟挣得钱相比有点贵。

最近的《人民日报》在2版农村信息栏目刊登了一篇《盼望西服下乡来》的文章,就表现出了当下乡镇居民们对西装痴痴的梦想。

“不要急,慢慢积累经验与资本,到时候,机会来了,自然水到渠成!”

当下的的杉杉与雅戈尔都还没起飞。

第二天,陆雨离开宁波前,从小宁波的工厂仓库拉走了满满一拉杆箱的样品。

除了各色T恤衫与牛仔裤外,还有二十多件针织内衣样品。

“小毛兄弟,你拿这么多的内衣样品打算做啥,去华亭路卖啊?”钱胜强好奇道。

“我全都拿去新加坡,有用处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陆雨笑道。

八十年代初,香港人工费飞涨,纺织业等低端产业纷纷转移升级。

不少宁波籍港商不知道是为了造福家乡还是盯上了大陆庞大数量的廉价劳动力,不少华侨回乡办厂。

其中一名华侨在象山投资了一家纺织企业,专门生产针织内衣,用以出口。

有时候忙不过来时候,这位华侨也让宁波针织一厂帮他们代工一些内衣产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