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看似公平(1 / 2)

张浩东继续在电话中解释,“其实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再考虑到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我们海棠国和大洋对岸的花旗国差别其实很大。”

“花旗国在战后接过了西方政治、金融和科技中心的位子。它们的政治地位和世界霸权,需要金融和科技两个支柱来支撑。所以,它们创立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在这个金融市场上,所有人想尽一切办法,仔细钻研规则的每一项条款,竭尽所能讲好每一个故事。为的就是能在金融市场舀出一杯羹。”

“但是,你觉得这样一个充斥着利益和贪婪的金融市场,就真的只有坏处?”

张浩东反问后停顿了一瞬,而陈星则如醍醐灌顶般明悟了。

“您是说。金融市场上的资本为了增值,在发现各种野路子都被堵死的情况下,将会无可奈何地进入科技领域。从而实现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为科技服务,进而推动科技快速发展,支撑起整个帝国的军事优势。”

“没错。你说的很好。高中生能有这份悟性也属难能可贵。”

“事实上科技能支撑起的并不仅仅是军事优势,还有产业优势。你看看眼下市场上的主流单片机,要么是花旗那边生产的,要么是用到了那边的技术。这就是科技带来的产业优势,人家挣的是源头上游的钱。像Samsung这些公司,看着体量很大,充其量不过就是马仔而已。”

“再者,金融本身就是最好的收割与控制工具。可以用来影响他国的经济和政治。金融和科技两条大棒,就是帝国赖以维系的关键所在。不过这些你暂时不需要关心。”

“和你说这些是告诉你,花旗那边的金融市场本就是充满了无序和混乱。互联网概念兴起没多久,有人借机炒作割韭菜是很正常的。这是每一样新技术出现普及之前常见的现象,但是技术它就在那里,等喧嚣过后,一切尘埃落定,是金子总会发光。”

陈星这下算是彻底明白了,“很谢谢您,今天给我讲了这么多。”陈星打心底里感谢对方,因为这些知识他此前根本无从触及。对方刚刚那一席话,让陈星对信息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此刻站在天台楼顶的陈星,想起脚下那几个楼层的同学们,又有多少人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对自己的前途,有明确的规划。这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受限于各种原因,没地方问也没人可问。

这一瞬间,陈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

高考看似公平但其实并不完全公平。因为高考并非仅仅是“考”,“考”是为了后面的“报”。强力的行政措施能保障“考”的公平,但如何能保障“报”的公平呢。

殊不闻,“考得好不如报的好”。陈星此刻对这句话总算有了切身的体会。

“您觉得土木工程怎么样。”陈星干脆把对方当成了报考咨询师。虽然陈星没想过报考土木工程,但是眼下房地产火热,基建也频频上马,全国各地处处都是工地。陈星是出于好奇才问。

“土木工程千万不能报。我知道现在这专业很火,但这是房地产和基建带动起来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没有哪个发达国家的GDP中房地产和基建会占据很大比重。你这么聪明,原因应该也能猜到。”

陈星稍微想了会儿,“是因为房子和基建不可能一直造下去。”

“对啦。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房子不可能一直造,修路修桥也是。事实上,土建占GDP很大比重是发展中国家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这是时代的红利,不可持续。想吃这种红利的话,多买几套房子就是了,没必要把自己一辈子的职业生涯搭进去。”

陈星忽然觉得好讽刺。

因为他知道不少同学的志愿就是土木。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眼下房地产热潮带起来的社会风气。

陈星感觉他们如同一叶叶扁舟,被时代的浪潮随意拨弄。看似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却不知将来会漂泊何处。

“非常感谢您今天给我的教诲。”

“谈不上什么教诲。你只是没有机会出来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你自己也会感悟到的。”张浩东说的很诚恳,因为他的这些见识确实算不得什么新奇,陈星不过是因为信息闭塞不知道罢了。

返回